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5)
2012-11-1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空尘曾携琴云游燕、齐、楚、越,遍访同道,深得琴中三昧。他推崇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并对每法都有精辟的解析。他的琴学理论,对广陵琴派“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缓中有急、急中有缓”的琴曲处理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空尘认为琴德和禅理互为表里,都是修身养性之道,他潜心琴学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禅。他把琴作为传授佛学的载体,因此,他传琴也只收佛门弟子。
因他不收俗家弟子,清末著名琴家黄勉之,为得广陵真传,曾暂入空门拜空尘为师,学习古琴。
七十五、王作祯
王作祯(公元 1842 年 -- 公元 1921 年)字心源,山东诸城人,清末民初诸城派琴家。
王作祯是诸城派创始人王溥长之子,继承了王溥长的家学,琴风清和淡远。他的名气较其父更盛,与王雩门并称“诸城二王”。他的琴风与王雩门不同,但二人交接甚密,所奏琴曲多有同者。
七十六、黄勉之
黄勉之(公元 1853 年—公元 1919 年),江苏江宁人,清末民初琴家。
黄勉之受业于江南著名琴师陶梦兰。后为得广陵真传,曾暂入空门跟释空尘学琴。十九世纪末,他在北京设“金陵琴社”传授琴艺,“教人无倦容,课期既定,虽严寒酷暑大风雨不辍”。
黄勉之教学有一定的程式,对姿势要求严格。他弹奏琴曲最讲究板眼,所有的吟猱指法都根据板眼来加以区别和运用;全曲的节奏的变化,也利用吟猱进退等指法使之产生疏密浓淡的对比。
黄勉之善长《渔歌》、《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
黄勉之弟子众多,其中著名的有杨时百、叶诗梦、史荫美、溥侗等。
七十七、蒙古觉庵氏
蒙古觉庵氏(公元十九、二十世纪),清末琴家,著有《天籁阁琴谱》,传有琴曲《桐叶惊秋》、《溪山夜月》、《寻芳引》、《野鹤唳云》。
七十八、周庆云
周庆云
周庆云(公元 1861 年 — 公元 1931 年)字湘 舲, 号梦坡,浙江乌程人,上海富商,清末民初琴家。
周庆云收藏琴书、古琴很多,号称“江南第一”。他不仅能弹琴,还主编了《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等书。
周庆云曾在上海晨风庐邀各地琴家,召开集会。在会上把自己主编的琴书分发给大家。
七十九、唐彝铭
唐彝铭(公元 1862 年 — 公元 1908 年)字松轩,又称唐松仙,石门(今浙江崇德)人,清末琴家、书法家。
唐彝铭于同治、光绪年间入蜀作知县。他师从青城山道士泛川琴派创始人张孔山学琴,后在张孔山帮助下,辑一百四十五曲,编成《天闻阁琴谱》,为泛川派的重要琴谱之一。
八十、杨时百
杨时百
杨时百(公元 1863 年 — 公元 1931 年)名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宁远人,清末民初琴学大家。
杨时百师从黄勉之,经过努力学习数年,达到心弦合一境界。黄勉之曾叹曰:“吾不如也!”
公元 1917 年,杨时百开始专门从事古琴教学和琴学理论研究,创办九嶷琴社,建立九嶷琴派。公元 1922 年,杨时百受聘在北京大学教授古琴。同年冬,杨时百又应闫锡山之请,往太原传琴,一时名声大噪。
杨时百一生琴著颇丰,包括:《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学漫录》二卷、《琴境补》三卷、《琴瑟全谱》三卷、《琴学问答》一卷、《藏琴录》一卷,后合编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非常之大。
杨时百最先将文字谱《碣石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