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5)
2012-11-1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蒋文勋把琴曲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朝廷雅乐”,以合奏为主。为的是“宣扬功德,故皆有文。”另一类是“世俗独弹之虚谱”。如伯牙的《水仙》等。说这些琴曲“导养神气,调和情志,故皆无文”。他推崇《松弦馆》、《大还阁》等无文之谱,而不赞成“循字配音”的做法。
蒋文勋的琴学理论,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六十八、王溥长
王溥长(公元 1807 年 — 公元 1886 年)字既甫,山东诸城人,清朝琴家,诸城琴派创始人之一。
王溥长派宗虞山,其琴风清和淡远,后来他和王雩门一起创立了诸城琴派。他所传十六曲,经后人辑为《桐荫山馆琴谱》。
六十九、王雩门
王雩门(约公元 1807 年 — 公元 1877 年)字冷泉,山东诸城人,清朝琴家,诸城琴派的创始人之一。
王雩门派宗金陵,其琴风绮丽缠绵,与王溥长之子王心源并称为“诸城二王”。后来和王溥长一起创立了诸城琴派。
王雩门辑有《琴谱正律》,其谱中以《长门怨》特别有名。
七十、秦维瀚
秦维瀚(约公元 1816 年 — 公元 1868 年)字延青,号蕉庵,扬州人,清朝广陵派琴家。
秦维瀚“秉性冲淡,嗜古独深。弱冠即精琴理,迨年逾五十,朝夕不倦”。他是汪明辰的弟子。他经常在扬州“与诸名士风月清燕。诸名士以文、以诗、以书画,而蕉庵敌以琴。”
时值太平天国起义,“诸名士大都风流云散,而蕉庵岿然独存。”这是秦维瀚深受明辰“超然如出人境”教诲的结果。
秦维瀚晚年编成《蕉庵琴谱》,这是清朝晚期广陵派的重要琴谱。
七十一、黄炳堃
黄炳堃( 公元 1832 年 — 公元 1904 年)字笛楼,广东新会人,清末岭南派琴家,黄景星之侄孙。
黄炳堃 精于琴,对诗古文辞、考据之学及金石书画亦很精通,曾取嵇康“抗心希古,任其所尚”之意,著《希古堂文集》。
黄炳堃 曾在云南作官,把岭南琴风传到了云南,对当地的琴学有一定的影响。
黄炳堃 在云南时期,曾作有《南湖秋雁》、《赏荷》二首琴曲。
七十二、张孔山
张孔山(公元十九世纪)名合修, 字孔山,浙江人,咸丰年间为青城山中皇观道士,清末琴家,泛川琴派创始人。
张孔山学琴于冯彤云,他在青城山为道士时,来山中向他求琴者甚众。而张孔山喜云游,常与灌县道士杨紫东、钱绶詹等切磋琴艺。
张孔山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尤其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
光绪年间,张孔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并助唐彝铭审订琴谱,编写《天闻阁琴谱》,收一百四十五曲。这是当时的大型琴谱集。
后张孔山在武昌开馆以授琴为业,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弟子中以顾玉成最为有名。
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七十三、顾玉成
顾玉成(公元 1837 — 公元 1906 年)号少庚,四川华阳人,清末泛川派琴家。
泛川派创始人张孔山弟子众多,其中以顾玉成最为有名。顾玉成继承了张孔山之琴学,而在泛川代表琴曲《流水》的传谱上却有所不同。
泛川顾氏是泛川嫡传。而顾氏家学,即起自顾玉成。
顾玉成的两个儿子顾隽和顾荦承顾氏家学,并将顾氏传谱编为《百瓶斋琴谱》。
七十四、释空尘
释空尘(公元十九、二十世纪),清末民初僧人,广陵派琴家。
空尘先师从牧村和尚,后又师从秦维瀚的弟子赵逸峰、丁绥安。光绪年间,他以《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为宗,编著了《枯木禅琴谱》八卷,收三十二曲,刊行于世。《枯木禅琴谱》是广陵派在清末的重要琴著。
空尘的琴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