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6)
2012-11-1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上接《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5)》)
八十一、叶诗梦
叶诗梦(公元 1863 年 — 公元 1937 年)姓叶赫那拉,名佛尼音布,慈禧太后之侄,辛亥革命后改汉名叶潜,字鹤伏,又字荷汀,号诗梦居士,又号师孟,清末民初琴家。
叶诗梦善书法,苏州拙政园玲珑馆堂上“玉壶冰”三字之匾,即出其手笔。
叶诗梦精于武术,亦通岐黄之术,晚年行医,誉满旧京。
叶诗梦喜好收藏,所藏“昆山玉”、“九霄环 珮 ”、“风入松”、“鸣玉”、“归凤”、“霹雳”六琴,均为珍品。其中唐朝的九霄环 珮 ,为唐代雷琴神品,现作为盛唐古琴的标准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叶诗梦最初学琴于刘容斋、 祝桐 君、孙晋斋、黄勉之、李湘石、释云闲等各派名家,融会诸派,为当时的琴学宗师之一。
叶诗梦编有琴著《诗梦斋琴谱》。汪精卫之兄汪孟舒是他的入室弟子。叶诗梦所藏唐琴春雷,传予了汪孟舒。
八十二、汪孟舒
汪孟舒
汪孟舒(公元十九、二十世纪),字希董 , 为汪精卫之兄,清末民初琴家、书法家、画家、收藏家。
汪孟舒师从叶诗梦学琴,琴艺高超,在当时名闻一方。其虽擅书画,但画名为琴艺所掩。
汪孟舒亦为收藏家。其所藏“春雷”、“枯木龙吟”皆为名琴中之珍品。其中“春雷”为盛唐雷威所制,曾列宋徽宗万琴堂之首,为传世唐琴之最珍贵者。此琴得自叶诗梦,后为汪孟舒所藏至宝。
八十三、王燕卿
王燕卿
王燕卿(公元 1867 年 — 公元 1921 年)名宾鲁,字燕卿,山东诸城人,清末民初琴家,梅庵琴派的创始人。
王燕卿自幼随曾祖王雩门学琴,继承诸城王雩门一支琴风,后曾受学于王心源。公元 1917 年,王燕卿经康有为介绍,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之聘,在南京高师(今南京大学)任教。他在南京高师梅庵传授琴艺期间,创立了梅庵琴派。
王燕卿弹琴,不按传统,根据乐曲内容,修训口谱,确定节拍节奏,增添轮指,且大绰大注,大吟大猱,重视技巧,融入民乐,不怕流俗,强调感染力。这就形成了梅庵派 绮丽缠绵的琴风。
梅庵琴派创立后,在琴界引起波澜。“江湖派”之名也随之而起。但梅庵派却在一片“俗”声中很快壮大了起来,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王燕卿所擅十四曲,传予后人。后由其弟子徐卓、邵森编印为《梅庵琴谱》。
八十四、郑觐文
郑觐文
郑觐文(公元 1872 年 — 公元 1935 年) 字光裕,江苏江阴人,清末贡生,清末民初琴家。
郑觐文自幼爱好音乐,善长丝竹,后师从唐敬洵学琴,善长弹奏《秋鸿》、《平沙落雁》、《水仙操》、《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等曲。其琴风古朴苍劲,为时人所重。
郑觐文曾在上海发起 组织“琴瑟乐社”,吸收不少琴家入会,互相交流,后又成立“大同乐会”,并亲自担任乐务主任和古琴教师。 他竭力主张复兴宫廷雅乐,以有助于世界大同的实现。他这一思想成为大同乐会建会的宗旨。
郑觐文 聘请了琵琶名师汪昱庭、昆曲名师杨子永、胡琴名师陈道安等在大同乐会任教。使大同乐会成为上海当时极有影响的国乐组织。
郑觐文著有《中国音乐史》,记载了“上自远古雅乐,下至明清九宫的主要音乐事项,书中还收录了祭祀乐、道家乐等三十八首,汇编了京调、昆曲、秦腔等传统戏曲音乐等内容”。此书在音乐界有很大的影响。
郑觐文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后来的著名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