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4)
2012-11-1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上接《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3)》)
四十九、王善
王善(公元十八世纪)字元伯,清代琴家。他著有《治心斋琴学练要》,并有《虚明吟》、《易春操》、《读易》、《知止吟》、《精忠词》等琴曲作品。他的琴曲作品以《精忠词》和《读易》最为有名。
《精忠词》是为岳飞《满江红》词所谱的琴歌。
《读易》是有感于友人秋夜读易时洽入人心的情景所作之曲。
五十、潘士权
潘士权(公元 1701 年—公元 1772 年)字龙庵,号三英,湖南黔阳人,清代琴家、占卜学家。
潘士权精于象数,曾任太 常寺 博士,纂修《占书》,兼掌选试博士。
潘士权是著名琴家,曾著《大乐元音》七卷,并有琴曲作品《四牡章》、《鹊巢章》、《越裳歌》。
五十一、苏琴山
苏琴山(公元十八世纪)名 璟, 钱塘人,清代琴家,曾编有《春草堂琴谱》。该琴谱是集苏琴山和戴源、曹尚炯等人的琴学经验所成,是当时的重要琴著。
五十二、吴灴
吴灴(公元 1719 年 — 公元 1802 年)字仕伯,扬州仪征人,清代广陵派琴家。
吴灴是徐 祎 之子徐锦堂的学生,经常与金陵吴宫心、曲江沈江门、新安江丽田,及扬州徐俊一起研习琴学。当时《澄鉴堂琴谱》、《五知斋琴谱》行世已久,正处于广陵派的鼎盛时期。吴灴是当时广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灴编著了广陵派的代表性谱本《自远堂琴谱》十二卷,收琴曲 82 首,是当时的重要琴著,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五十三、毛式郇
毛式郇(公元十八、十九世纪),山东历城人,清朝琴家,曾抄编《龙吟馆琴谱》。该琴谱中所载,是后来《梅庵琴谱》的主要依据。
五十四、韩桂
韩桂(约公元 1771 年 — 公元 1833 )字古香,武进人,清朝琴家。
韩桂是王泽山传人李玉峰的学生,曾北上北京,西走川蜀,往来江浙数十年,参研各家琴学,名满于天下。
五十五、戴长庚
戴长庚( 公元 1776 年 — 公元 1833 年后) 字雪香,安徽休宁人,清朝琴学。他熟悉民间音乐,精通律吕之学,年近五十才开始向韩桂学琴,学琴的目的是想借琴弄清律吕中的道理。
戴长庚结合民间音乐、琴、笛和宋人词谱来研究律吕,著有《律话》。该书自序中说:“前代谈律诸贤,皆从雅乐一途进取,而庚却从民乐一道往来。”所以,他研究律学是结合民间音乐,和前人有根本的不同。
五十六、黄景星
黄景星(? -- 公元 1842 年)字渭甬,广东新会人,清朝琴家,岭南琴派创始人。
黄景星的琴艺得自其兄黄观 冋。 他屡次参加科考而未中,生活贫困,只好抚琴以自娱。起先他研习其父手抄的《古冈遗谱》中的一些琴曲,但不得要领,后见何琴斋等的文章后,方知“心与手合”、“音与意合”的要领。
黄景星晚年在广州与陈绮石、李乡昆等人组织琴社,创立了岭南琴派。
黄景星将《古冈遗谱》中的一些琴曲和其他琴曲一起,共五十首,编成《梧雪山房琴谱》。这是岭南派的主要琴著之一。
五十七、张椿
张椿(约公元 1779 年 — 公元 1846 年)字大年,号鞠田,昭阳人,清代琴家。
张椿工书画,善于琴,能作曲。他编有《张鞠田琴谱》,在该谱中,他不怕言俗,大胆地使用了减字谱和工尺谱的对照谱。
张椿根据昆曲、民歌,改编出了一些带有民俗风格的琴曲,包括《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