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5:五代宋元(下)
2012-11-10、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苗秀实曾选古人所传操弄中有古意者四十余篇,编纂成《琴辨》,是当时重要的琴著。
二十二、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 1190 年 -- 公元 1244 年)字晋卿,号玉泉,法号 湛然 居士,蒙古汗国大臣。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世居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精通汉文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初仕金,后为蒙古汗国重臣,官至中书令(宰相),被誉为“社稷之臣”。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使乱世转为治世,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当时优秀的诗人,同时亦为琴家,善弹《水仙》。他师从万松老人和苗秀实学琴,并向朝庭荐举苗秀实,对当时琴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十三、郭楚望
郭楚望(约公元 1196 年 — 公元 1260 年)名 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大琴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郭楚望一生清贫,他早年曾在临安(今杭州)一个好琴官僚张岩家里当清客。在张岩家里,他接触到了多种古琴谱本。离开张家后,郭楚望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郭楚望是浙派创始人,开创一家琴风,从吴派中分离出来,名噪一时。他的学生刘志方,在当时也非常有名。
郭楚望的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包括:《潇湘水云》、《泛沧浪》、《步月》、《秋雨》等。
《潇湘水云》,取意潇湘之水欲连天,云蔽九嶷,风云变幻,影涵万象之意,借以舒志。其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是历代琴曲中的顶级之作,一向被历代琴家给予特别的重视。
《泛沧浪》志在驾扁舟于五湖,弃功名如草芥,载风月而弄云水,渺世事之若浮沤,道弘今古,心合太虚,也是一首古琴名曲。
二十四、刘志方
刘志方(公元十三世纪),南宋琴家,浙江天台人,郭楚望的得意弟子。传说郭楚望死后,其传谱皆传给了刘志方。
刘志方是古琴浙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琴曲《鸥鹭忘机》、《吴江吟》等。其中《鸥鹭忘机》为千古名曲。
《鸥鹭忘机》 取意于《列子》中的寓言:“有海翁者,常游海上,群鸥集而狎焉。其妻知之,抵暮还家,谓翁曰:‘鸥鸟可娱,盍携一二归玩之。'至旦往,则群鸥高飞而不下矣,乃知前此之忘机也。”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而相随。这就是《鸥鹭忘机》之意味。
刘志方是浙派琴风的承前启后者,他将郭楚望的琴风传予毛敏仲与徐天民,为浙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十五、杨瓒
杨瓒(公元十三世纪) 字嗣翁,号守斋, 又号紫霞翁,浙江 钱塘人,南宋琴家,官至司农卿。他的女儿为宋度宗淑妃。
杨瓒是浙派琴家,对古琴特别爱好,曾派人访求《嵇氏四弄》,从各地陆续汇集了十多种谱本,经审听后,尽数否定。最后,他肯定徐天民从吴中何仲章处所得善本为嵇康的正品。
杨瓒晚年时,和他的门客们一起编辑了《紫霞洞谱》十三卷,收琴曲 468 首。这个大型琴谱集是浙派的重要琴著,在当时很有影响,对后世琴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很大。
杨瓒曾在前人的基础上,作琴曲《苍梧怨》,写虞舜南巡,崩于苍梧。舜妻娥皇、女英思舜,泪染斑竹。此曲意近于《湘妃怨》。
二十六、徐天民
徐天民(公元十三世纪)名 宇,字天民,号雪江 、瓢翁, 浙江严陵 人,南宋末年书法家、浙派琴家。他作为杨瓒的门客,曾参予《紫霞洞谱》的编辑。
徐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