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4:隋唐盛世
2012-11-8、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李 白
李白(公元 701 年—公元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大诗人,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少年时隐居山林,后仗剑出蜀远游。他游历各地名胜,留下了很多不朽诗作。后来,李白被唐玄宗起用为官。他生性高傲,藐视权贵,对当时朝廷中许多黑暗现象不满,做诗决心归山,于是被“赠金放还”。此后,李白又开始远游生活,后病逝于当涂。
李白醉心诗酒,好弹琴击剑。他以诗句描述自己“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他不仅是个好弹琴的琴人,同时也写下了一些琴诗,如《听蜀僧睿弹琴》等。
十二、曹柔
曹柔(公元 730 年 — ?),盛唐时期琴家。他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即是在前人的琴学谱著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虽然减字谱到明朝才基本完善,但都没有离开曹柔减字谱的根基。
十三、薛易简
薛易简(公元八世纪)是盛唐时期与董庭兰齐名的杰出琴家,以琴待招翰林。他周游四方,广学各种琴曲,能弹奏大弄四十、杂曲小调三百, 其演奏曲目之广,为当时琴坛罕见。但他认为“多则不精,精则不多”,故只对其中的优秀琴曲精益求精,并不是每首都下同样的功夫。《凤翔千 仭》 是他特别善长的琴曲 。
薛易简著有《琴诀》一卷,他在文中说弹琴“可以观风教,可以慑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薛易简反对只讲究“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强调“声韵皆有所主”。他提倡在弹琴时要“定神绝虑,情意专注”,演奏效果要达到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目的,使“正直勇敢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
薛易简对琴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
十四、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 772 年 — 公元 846 年) 字 乐天,号香 山 居士,唐代诗人,祖籍太原,出生于新郑(河南)东郭村。白居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好诗酒,喜弹琴,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的诗作,对后世颇有影响,与李白、杜甫并论。
白居易是风流才子,本人亦为琴家。不仅是弹琴,他的琴诗也非常优秀。如《听幽兰》、《琴酒》、《船夜援琴》、《清夜琴兴》、《废琴》、《夜琴》等,都脍炙人口。他喜爱古琴的岑寂之音、静远之境,所谓:“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同时,他对时人沉迷世俗,不喜传统雅乐的慨叹,也发人深省。所谓:“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调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十五、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 773 年—公元 819 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后迁长安(今西安)。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故人称柳河东。他临终时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的哲学思想异于当时其他的思想家。他兼收儒、释、道、法思想,总是以折衷的方法调和各家学说。他文学著作颇丰,涉及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各个方面,在文坛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