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历代琴人录4:隋唐盛世
2012-11-8、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弟子。

  王通善琴,曾作琴曲《古交行》、《杏坛》。

  《古交行》是表达对时人交友之心不古的感慨。所谓:以利相与者,利尽则争。以势相与者,势尽则反。今之交则势与利而已矣。有道之士慨今之不古若也。

  《杏坛》是模拟孔子杏坛弹琴而作,表达在政治上不得志,故设学以育人之心。


  六、郭元振

  郭元振(公元 656 年 — 公元 713 年)名 震,字元振,唐朝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北)人,十八岁举进士,后历任唐朝、武周重要将领,于巩固边塞防务立有大功,后于唐玄宗骊山讲武时,因军容不整而被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后又被起用为饶州司马,病逝于途中。

  郭元振亦善于琴,曾作琴曲《春江曲》,以表达戍边将士家属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七、李勉

  李勉(公元七世纪) 字玄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元懿曾孙。李勉以皇亲身份入仕,历任开封府尉、监察御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兼河南尹、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等职,晚年入朝为相,任吏部尚书,平章事。李勉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以严惩贪官污吏而著名。

  李勉善于琴,有琴著《琴徽字议》,还曾作琴曲《静观吟》,慨世之纷扰,世人见役于物而不复休息;表唯有静观,则心境澄清,外诱不扰;言浮云富贵,草芥功名之志;述吟风弄月之襟胸。


  八、唐玄宗

唐玄宗

  唐玄宗(公元 685 年-公元 762 年)即李隆基,称为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称唐明皇,睿宗李旦第三子,曾与太平公主共同发动政变,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后受禅即位,改元开元。

  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唐玄宗是风流才子,精于琴,曾作琴曲《广寒游》,记述自己梦游月宫之事。其曲意趣高远,音调清越,飘飘然有独步太罗之想,凭虚御风之趣。


  九、董庭兰

  董庭兰(公元 695 年 — 公元 765 年),又称董大,陇西人,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琴学大家。 其早年曾从凤州(今陕西境内)参军陈怀古学琴, 擅长弹奏《胡笳》,名扬天下。唐朝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诗,即是对董庭兰高超琴艺的写照。

  董庭兰把他擅长的《胡笳》经过整理,形成《大胡笳》、《小胡笳》二曲。二曲皆取意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另外,他还有琴曲《颐真》,是他隐居山林后所作,以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之境界。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就是其写照。

  董庭兰一生清贫,“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拥有琴人清高不群的气质。他的学生中,郑宥、杜山人也在当时很有名气。


  十、王维

王 维

  王维(公元 701 年-公元 761 年) 字摩诘,原籍在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盛唐时期诗人、画家、琴家。苏轼曾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由于其崇信佛教,故有“诗佛”之称,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提。同时,他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奠基人。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精于诗画,亦善能于琴。他的《渭城曲》既是著名诗作,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琴曲。其琴曲又名《阳关三叠》, 感慨人生聚少离多,临别之际,把酒三唱阳关,是描写依依惜别之情的经典之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