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历代琴人录4:隋唐盛世
2012-11-8、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第四章 隋唐盛世

  一、李疑

  李疑,人称“ 连珠 先生”,隋朝琴家。 他创 作了《草虫子》、《规山乐》及三十六小调等琴曲作品,善弹《胡笳五弄》中的《竹吟风》、《哀松露》。

  李疑之琴名为“连珠”。这也是“ 连珠 先生”称谓的由来。以后“连珠式”成为古琴形制中的一种经典琴形。

连珠式琴


  二、贺若弼

贺若弼

  贺若弼(公元 544 年—公元 607 年)字辅伯,河南洛阳 ( 今河南洛阳 ) 人,隋朝将领,隋灭南陈时立有大功。后因认为隋炀帝招待突厥可汗过于奢华,与其他大臣私下议论,被皇帝得知,遂被诛杀。

  贺若弼多才,善于琴,曾作琴曲《良宵引》、《泛峡吟》、《越溪吟》、《清夜吟》、《叶下闻蝉》等。其中以《良宵引》最为后世所重。

  《良宵引》取意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曲风细腻委婉,清新恬静。明末严天池创建虞山派时,特重此曲。《良宵引》遂成为其代表曲目,在琴曲中相当流行。


  三、赵耶利

  赵耶利(公元 563 年 — 公元 639 年),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附近)人,南北朝晚期、隋及初唐时期大琴家。 因其琴艺绝伦,世人尊称他为“赵师”,并称他的琴学可以与司马相如和蔡邕相提并论。

  赵耶利曾修定整编琴曲五十弄,“削繁归雅,传之谱录”;所撰琴著颇丰,包括《琴叙谱》九卷、《弹琴手势图谱》一卷、《弹琴左手法》一卷。

  赵耶利对当时的琴派有深刻的认识,并有以下总结:“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些总结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

  在演奏技法上,赵耶利认为若仅用指甲,则“其音伤惨”,仅用指肉则“其音伤钝”,主张“甲肉相和,取音温润。”这种技法为后世广为采用。


  四、颜师古

颜师古

  颜师古(公元 581 年 — 公元 645 年)字籀,京兆万年 ( 今陕西西安市 ) 人,隋朝、唐初儒家学、经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颜师古博览群书,学问通博,擅长于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他还是研究《汉书》的专家,对两汉以来的经学史也十分熟悉。其在隋朝时为安养尉,唐初任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唐太宗时任中书侍郎、秘书少监,晚年为弘文馆学士。

  颜师古亦为琴家。他将东晋桓伊的笛子曲《梅花三弄》移植而成古琴曲。其曲以梅花为题, 以主旋律泛音三段,在不同音区演出,是谓三弄。梅花为花之最清者;琴为声之最清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仙风傲骨,敷荣生机,皆隐隐现于指下。以此写意君子之气节。琴曲《梅花三弄》不仅在唐代影响极大,而且是一首千古名曲。


  五、王通

王 通

  王通(公元 584 年 — 公元 617 年)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乡)人,是隋代山西的一位私人教育家,死后,弟子私谥为“文中子”。

  王通曾经“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太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验古”。但他没有受到重用,在同乡薛道衡的推荐下,才被授以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郎。王通并不满意,所以不久就弃官归乡,以著书讲学为业, 弟子众多。初唐名士杜如晦、魏征等,都是其

[1] [2] [3] [4]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