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7:现代琴坛(3)
2012-11-1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杨荫浏曾任教于多所中学,担任过无锡通俗教育馆馆长。他还曾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的编辑工作,曾任基督教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委员,主编过《紫晶》、《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栏。
公元 1936 年,杨荫浏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音乐史。 1937 年后南下南京、昆明等地。 1941 年他在重庆任国立音 乐院 教授兼国乐组及研究室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迁南京,杨任原职,兼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杨荫浏历任中央音 乐学院 教授,研究部研究员,音乐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 五、六届委员等。
杨荫浏有《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著作,编有《七弦琴讲座提纲》。他曾与夏一峰一起,将李白的诗句,填入琴曲《关山月》中。另外,他对制作保留很多老琴家的录音资料 作出了贡献。
二十九、顾梅羹
顾梅羹
顾梅羹(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0 年)名焘,字梅羹,别号琴禅,长沙人,祖籍四川华阳,现代泛川派琴家。
顾梅羹为顾隽之子,为川派顾氏嫡传。清代以后,川派琴家多宗虞山,而顾氏一门提倡继承传统川派的风格。顾梅羹即典型的顾氏风格。其琴风重实温劲,如奔雷,似江河,川派特点明显。他的《流水》气势滂沱,特色尤为突出。《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七中,即收录了这首琴曲。
顾梅羹是音乐研究所的通讯研究员,曾应查阜西之邀在北京参加《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和《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的编辑工作。公元 1959 年,他调入沈阳音乐学院民 乐系 教授古琴,并在沈阳度过了晚年。
顾梅羹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全心致力于琴学。他著有《琴学备要》,是现代重要琴著。他打谱的琴曲包括:《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阳春》、《白雪》、《古怨》等。
三十、张子谦
张子谦
张子谦(公元 1899 年 — 公元 1991 年) 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现代广陵派琴家。
张子谦幼时随私塾老师广陵名家孙绍陶学琴,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后到天津、上海谋生。在上海,他结识了查阜西与彭祉卿,彼此成为知音,时人称三人为“浦东三杰”。公元 1936 年,他们三个成立了今虞琴社,在当时影响很大。
张子谦善长《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名曲,尤以《龙翔操》最为有名,故有“张龙翔”之名。他在继承广陵琴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其琴风灵动传神,清丽委婉,跌宕洒脱,舒展惬意,为现代广陵派之代表人物。
公元 1956 年,张子谦调到上海民族乐团从事古琴演奏,后又被天津音乐学院聘名誉教授。
张子谦曾与查阜西、沉草农合著《古琴初阶》,自己则著有 《操缦琐记》,为琴界留下很多资料。他还培养出很多琴坛高手,如:龚一、成公亮、戴晓莲等。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三中,收录了张子谦的《龙翔操》与《梅花三弄》二曲。另外他还有古琴演奏专辑《广陵琴韵(一):张子谦》、《一代宗师:张子谦》等录音作品流传于世。专辑收录琴曲包括:《龙翔操》、《忆故人》、《天风环 珮》 、《酒狂》、《普安咒》、《平沙落雁》、《阳关三叠》、《良宵引》、《梅花三弄》。
张子谦所演奏的《龙翔操》,灵动、洒脱、自由、跌宕。是他的传神之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