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2)
2012-11-10、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朱常淓也善于琴曲创作,有《中和吟》、《宗雅操》、《养生操》、《悲秋》等作品,收录于《古音正宗》之中。
朱常淓善制琴,他的潞王府所制之琴,称为“潞王琴”,有统一的形制,金徽、玉轸、八宝灰,非常精美,而且每张琴都有编号。崇祯帝把潞王琴视作珍品,作为赏赐给诸王的礼物。后来,“潞王式”成为古琴的一种著名形制。
潞王琴
二十八、崇祯帝
崇祯帝
崇祯帝(公元 1611 年 — 公元 1644 年)朱由检,即明思宗,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崇祯帝曾灭除魏忠贤一党,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然而,他继位时,明朝江山已风雨飘摇,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女真人的入侵。加之他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对忠臣多加猜忌。因此,他无法改变明朝覆灭的趋势。后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而死。
崇祯帝热爱琴学,能弹奏琴曲三十余首,尽为蜀人杨正经所传授。他还诏尹尔韬把他的新词谱成琴曲弹奏。另外,他对潞王朱常 淓 所制潞王琴也大加赞赏,将之作为礼物赐予诸王。
崇祯帝爱琴,对当时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十九、韩石耕
韩石耕(约公元 1615 年 — 公元 1667 年)名 畕 ,字石耕,北京宛平人,明末清初琴家。
韩石耕从小随父往来于吴越间,以琴名闻江左。他善弹《霹雳引》,时人形容他的《霹雳引》“直使山云怒飞,海水起立”。
韩石耕性情清高,倨傲不逊,从不肯轻易为达官豪绅抚琴。官绅们既使把他请到家里,陪至夜晚,也不一定能听他弹奏几曲。而且他弹琴时,如有听者谈笑,他立即推琴而起,任人如何致歉,也不会继续弹奏。如果有人要跟他学琴,不管是什么身份,都非执弟子之礼不可。
由于韩石耕清高倨傲的性格,他一生穷困,且终生未婚,死时仅四十三岁。但他的琴艺和气节,受到后世的尊敬。
三十、庄臻凤
庄臻凤(约公元 1624 年 — 公元 1667 年以后)字蝶庵,扬州人,明末清初琴家。
庄臻凤善琴,兼长医术。他的琴学,师从于徐上瀛,在琴学上有相当高的造诣,是虞山派代表人物。他和韩石耕交情甚密,常对人称赞韩石耕,认为比自己高明。
庄臻凤喜爱杭州西湖的景色,常客居于西湖畔,“屏居萧寺,卧起禅榻”,进行琴曲创作。他前后作琴曲十四首,包括:《太平奏》、《禹凿龙门》、《梨云春思》、《琼岛问长生》、《早朝吟》、《空山磬》、《修竹留风》、《临河修禊》、《八公还童》、《云中笙鹤》、《钧天逸响》、《栩栩曲》、《梧叶舞秋风》、《春山听杜鹃》。
在庄臻凤所作琴曲中,《梧叶舞秋风》 取意天地秋声,“静落阶前叶,清传月下砧”,其气萧然,其风古淡,音韵纯正,清妙淳朴,秋凉飒飒,于指下流出,最为后世所称道。
庄臻凤著有《琴学心声》,将他所作琴曲收录中,是当时的重要的琴著。
三十一、程雄
程雄(公元十七世纪)字云松,号颖庵,安徽休宁人,明末清初琴家。
程雄幼时喜骑射、击剑,后弃而学琴。“离北平而遨游四方,以琴名世,侨寓武林西湖之上”。
程雄师从于韩石耕、陈山岷,所弹曲操,“一时无出其右者”。
程雄象他的老师韩石耕一样,对琴学非常持重,性情高洁,“有以百金求指授者,雄掷金骂曰:‘若钱奴耳!奈何辱桐君!'”他的这种气节,得到当时很多名士的敬重。
程雄辑有《松风阁琴谱》、《松风阁抒怀操》、《松声操》等琴著。
程雄的琴曲作品丰富,包括《万年欢》、《满江红》、《彩云归》、《玉楼春》、《高山流水》、《潇湘夜雨》、《秋蕊香》、《武林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