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贝洛娃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爱狄塔·格鲁贝洛娃 (Edita Gruberova,1946-),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67年毕业于布拉格音乐学院,1970年起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主要演员。参演作品有《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等。
格鲁贝洛娃在国家歌剧院任职期间,除在《后宫诱逃》等德奥歌剧中有出色表演外,也曾演唱过意大利作曲家唐尼采蒂所作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和《帕斯夸莱先生》等歌剧。
1978年在汉堡演出经多年准备的《纳索克斯岛的阿里安德涅》(饰泽比涅塔),唱、做均获好评,尤以花腔技巧娴熟、出音吐字无懈可击见称。1980年又以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一剧中的卓绝表演,在柏林歌剧院引起轰动。她的演唱感情色调丰富,有着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嗓音既轻巧灵活而又清畅宽厚。
1946年,格鲁贝洛娃生于捷克的布拉迪斯拉瓦,在当地音乐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来考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受教于约瑟夫·维特教授。1968年从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格鲁贝洛娃在家乡首次职业登台,出演《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获得了成功。一年后,格鲁贝洛娃顺利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事业似乎一帆风顺,然而,在国家歌剧院格鲁贝洛娃却经历了整整八年的苦苦等待。国家歌剧院似乎对年轻的格鲁贝洛娃不感兴趣,除了演一些小角色之外,格鲁贝洛娃得不到任何演出实践的机会。1970年格鲁贝洛娃在国家歌剧院演唱了《魔笛》中的夜后,观众被她金子般的嗓音弄得目眩神迷,她得到了挑剔的奥地利观众的承认,然而,国家歌剧院对此依然熟视无睹。
怀才不遇的格鲁贝洛娃转而想一举成名,她打算以演唱理查·施特劳斯的《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作为突破。以前,格鲁贝洛娃学习的曲目以莫扎特为主,而理查·施特劳斯作品却从未认真学过,不过,格鲁贝洛娃很清楚如果要一夜成名,只有通过演唱施特劳斯作品才能一鸣惊人。她后来回忆说:“两年中,我每天对着钢琴,昏天黑地地练习唱策尔比娜,连做梦也是她。其实,第一次看到乐谱的时候,我几乎惊呆了,真的无法想象谁能征服那些多如牛毛的超高音。”格鲁贝洛娃很喜欢策尔比娜身上洋溢出来的热情,她被男人抛弃,但却没有等待命运的安排独自伤心,而是马上去寻找新的生活,这种人物性格很对格鲁贝洛娃的胃口。
结果,两年之后,格鲁贝洛娃觉得自己完全有实力唱《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了,于是她找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经理商谈演出的事情,可是由于格鲁贝洛娃当时尚未成名,剧院方面对她没有信心,经理要求格鲁贝洛娃先到外省的小歌剧院先唱过这部作品之后再来,这种回答等于拒绝了格鲁贝洛娃的要求。
于是,格鲁贝洛娃只能回到老师约瑟夫?维特那里继续学习。一天,格鲁贝洛娃终于鼓足勇气在维特的班上演唱了《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老师被她精彩的演唱惊呆了,维特帮助格鲁贝洛娃分析了角色和声乐技巧,然后一再对她说:“你一定要在舞台上演唱这个角色!”
1974年,格鲁贝洛娃受到卡拉扬邀请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这也是她首次在萨尔茨堡登台,角色依旧是《魔笛》中的夜后,卡拉扬对格鲁贝洛娃精彩的表演赞不绝口,尤其是她那种普通花腔女高音所不具备的音量和爆发力更是得到卡拉扬的青睐。
然而,萨尔茨堡的成功还是无法换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信任,剧院始终没有上演《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的计划,同时也对格鲁贝洛娃不感兴趣,结果,还是指挥大师伯姆力排众议,选用格鲁贝洛娃参加《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的演出。首演当晚,格鲁贝洛娃回忆说:“我可以感觉到台上台下对我的演唱感到无比兴奋。在此之前,我一直热切地期盼演出能够一鸣惊人,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紧张得几乎窒息,感谢上帝,一切都很顺利。”格鲁贝洛娃终于如愿以偿,在国家歌剧院扬眉吐气,此后,格鲁贝洛娃合约不断。1978年,格鲁贝洛娃参加了《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的演出,这是她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高潮,露契亚其实也是格鲁贝洛娃第一个意大利歌剧角色。对于花腔女高音来说,美声歌剧是必修课,她说过:“露契亚是美声歌剧中的精品,音乐、音色、情感交织在一起,在声乐方面,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最难的倒不是发疯场面,而是露契亚兄妹的二重唱,这段演唱需要强度很高的力量,不仅是声音的力度、体能、耐力,更需要情感的力量,才能使其冲动爆发更加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