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祖诺夫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1865—1936) 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私人学生,1900年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师,1906年任院长。1928年移居巴黎,虽然苏联政府授与他“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
1882年首次演出他的第一交响曲时才十六岁。从此他便不断勤奋创作,作品很快蜚声国外。尽管他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的“强力集团”过从甚密,他的作品大多属于欧洲音乐的主流。他极易接受别人的影响,因而没有真正的独特风格。创作以光辉灿烂、富于魅力和娴熟的技巧见长。
在俄罗斯音乐史上,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犹如一颗彗星横空出世,光芒四射,令世界乐坛为之瞩目。
1865年8月10日,格拉祖诺夫生于彼得堡的一个出版商世家,父为出版商,其母为钢琴家,格拉祖诺夫自幼喜爱音乐。在技术学校读书期间,经巴拉基列夫(1837—1910)推荐,从1880年1月4日起,每周日上一次课,向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学习音乐理论。格拉祖诺夫利用课余和寒暑假,甚至卧病在床时,贪婪地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在一年半内学完了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主要课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赞叹道:“他在音乐上简直不是天天在进步,而是时时刻刻在进步。”
1881年,格拉祖诺夫创作的E大调第一(《斯拉夫》)交响曲(作品5号,题赠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翌年3月29日,由巴拉基列夫指挥,在俄罗斯音乐义校当年的第二次音乐会上首演,一鸣惊人。当年仅16岁的曲作者身穿学生制服出台谢幕时,令在场的听众惊讶不已。居伊(1835—1918)撰文称赞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才华横溢”。而那些墨守成规、心怀敌意的乐评家则竭尽攻击诽谤之能事,说什么交响曲是其父母花钱雇人捉刀的产物;当晚在舞台上竟然亮出了一个由两位著名魔术家署名的花篮;报纸上甚至还把格拉祖诺夫画成一个尚在吃奶的婴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寻。俄罗斯音乐的赞助者贝里亚叶夫(1836—1903)聆听了格拉祖诺夫的第一交响曲之后,对这位俄罗斯音乐的新秀极为赞赏,并给予他全力支持。
格拉祖诺夫的才华引起了柴科夫斯基极大的关注。1890年,柴科夫斯基在致格拉祖诺夫的信中写道:“我是你的才华的热烈崇拜者;我极为珍视并认真看待你的追求,你对艺术的忠诚。我愿促成你的才艺充分发展,我愿能够对你有所助益。”为此,柴科夫斯基不断地给予他指导和帮助。格拉祖诺夫还得益于俄罗斯复调大师塔涅耶夫(1856—1915)的指导,从而提高了对位法的写作技巧。
格拉祖诺夫对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有极为精辟的见解,他说:“我发现柴科夫斯基首先是一位抒情旋律作曲家,他把歌剧的各种要素带进了交响乐。”而格拉祖诺夫的音乐创作,正是吸收了柴科夫斯基的抒情性和鲍罗丁的史诗性,才形成其特有的乐观明朗、抒情叙事的音乐风格。
1893年,格拉祖诺夫完成了具有抒情性与叙事性风格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作品48号,题赠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表明其交响乐创作业已成熟。
格拉祖诺夫的交响乐创作虽受强力集团和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但未能摆脱平稳工整、学院派的痕迹,以至作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革新精神。
作为一位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格拉祖诺夫对正在崛起的印象派和现代派音乐,持保留甚至敌视的态度。如他称德彪西(1862—1918)是“现代颓废者”,尽管他称赞《牧神午后》“配器的趣味极高”——认为这是受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他本人的影响也不无道理。他甚至把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列入了“该死的不协和音制造者”的名单,至于他对斯克里雅宾(1872—1915)神秘主义音乐持否定的态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西班牙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