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作曲家的二胡“琴缘”
2012-12-10、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二,“民族”派作曲大师刘文金
1,简历:
刘文金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河南安阳人,1937年5月生于河北唐山,自幼便随家人,回到祖籍安阳。1951年,14岁的刘文金考入了安阳县的一所中学,他以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身份进了学校的乐队,在这里他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弹月琴,还学会了弹奏风琴。他突出的音乐感觉很快被学校里的音乐老师李景沛发现,便有意识的对他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在刘文金的脑海里,萌生了将来要从事音乐工作的念头。
1954年刘文金在河南省会郑州开始了他的高中生活。他在中学里成了音乐爱好者中的骨干,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乐队队长。
1956年刘文金高中毕业后,他考取了我国著名的高等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先后随林超夏、黄晓飞学习作曲,从吴式锴、段平泰、杨儒怀、吴祖强、王澍等学习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等作品基本理论,从刘育和学习钢琴,从陈振铎、赵春峰习二胡、唢呐、笙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
1959年,刘文金已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他一方面努力学习各种专业基础课程,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采风活动。这一年他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了由钢琴伴奏的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翌年,他又创作了《三门峡畅想曲》。由于他具有比较雄厚的生活与民间音乐的基础,将自己真实的思想情绪寄托在热情洋溢的音符之中。这两首二胡独奏曲一问世,便在民族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快被列入高等音乐学府的二胡教材。
他在创作这两首乐曲时,没有采用常见的民歌音调加变奏等流行的手法,而是在认真地捕捉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情绪,运用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音调,把它化为刘文金自己的音乐语言,去表述自己的、也是能代表大多数人们的看法,去向广大的听众述说着一个音乐家的观点。打破了多年以来二胡创作的沉闷性,为二胡音乐的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途径。
1961年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2001年被聘为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
2.艺术人生
比何占豪小四岁的刘文金,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第一,都是自幼喜爱音乐,第二,都是少年成名。南方的何占豪与陈刚在创作《梁祝》的时候,在北京的刘文金独自创作出了二胡经典曲目《豫北叙事曲》(简称:豫北)。该曲无论是从演奏形式还是曲目内容都可以称得上是二胡里程碑式的作品。二胡与钢琴的对话,三段式多调性等,这些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手法,在当时给胡坛带来的影响无疑于石破天惊。问题在于该曲在二胡曲目创作中形成的影响也很大,以至于从1960-1980年中国二胡风韵基本上在带着中原秦岭的腔调,一直到80年周维写下了《葡萄熟了》,朱昌耀写了《江南春色》,二胡才回归江南走去玉门关。这些新人新作也帮助刘文金走出了盐碱地,他在1982年创作了二胡协奏曲的宏篇巨著《长城随想》。
我无法用更专业的词语来阐述《长城随想》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面所作的贡献,我只能通过直观的听觉,感受到这样一个四乐章的二胡协奏曲,它既属于中华民族的也属于华夏儿女。二胡承载了《长城随想》,必定将占领着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
说到作曲大师刘文金,其实他还有一首风格比较突出的二胡曲目,影响也很大.这就是为数不多的反映工业题材的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这首乐曲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二胡技术上也有不少的创新。抛开三门峡工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不说,即使作为艺术作品这样直接的描写某项工程,也是一般人不敢涉足的题材。刘文金他做了,而且做成了精品,实属不易。我们期待这位民族音乐创作掌门人级别的大师,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满足民众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