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7:现代琴坛(4)
2012-11-1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喻绍泽
喻绍泽(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88 年),成都人,现代泛川派琴家。
喻绍泽是泛川派正宗传人,师承其舅父廖文甫。廖文甫师承叶婉贞。叶婉贞师承叶介福。叶介福师承张孔山。其琴风在传统川派豪放噪急的基础上,又有稳健古朴的特点,享誉琴坛。
喻绍泽曾与裴铁侠一起,发起“成都律和琴社”,还发起过“秀明琴社”。公元 1956 年,他成为四川音乐学院古琴教师, 1960 年往西安音乐学院执教古琴, 1962 回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任教。公元 1979 年,他组建“锦江琴社”并自任社长。而“锦江琴社”是后来四川最有影响的琴学组织。
喻绍泽善长演奏《流水》、《醉渔唱晚》、《佩兰》等琴曲,曾打谱《孤馆遇神》、《胡笳十八拍》、《秋鸿》等曲,并创作过《欢乐》、《思念》等曲。《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收录了他的琴曲《佩兰》。
三十六、卫仲乐
卫仲乐
卫仲乐(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98 年),上海人,祖籍无锡,现代琴家、琵琶演奏家。
卫仲乐精通多种乐器,包括:琵琶、琴、二胡、箫、笛等。他的琴艺师承郑觐文,善长《流水》、《醉渔唱晚》等琴曲。他的琴风清脆,迅疾,流畅。这种琴风的形成,应该和他精通琵琶演奏是分不开的。
卫仲乐曾是上海大同乐会会员,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公元 1940 年,他在上海创办仲乐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就任 上海音 乐学院 教授、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并成为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卫仲乐两首琴曲:《流水》和《醉渔唱晚》。其中《流水》,为川派《流水》的演义版本,与传统川派的《流水》不同,形象感强,独具风格。卫仲乐的《醉渔唱晚》也具有自己的风格,在迅疾流畅方面更为突出。
另外,卫仲乐有专辑《卫仲乐演奏曲集》传世,收录琴曲包括:《长门怨》、《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普庵咒》、《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三十七、蔡德允
蔡德允
蔡德允(公元 1905 年 — 公元 2007 年),浙江湖州人,后迁居香港,现代泛川派女琴家。
蔡德允师从沈草农学琴,迁居香港后,仍坚持操琴,一丝不苟。她用六十年的时间,磨励出古朴流畅的琴风。
蔡德允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刘楚华、谢俊仁、苏思棣等都成为了名家。
蔡德允著有《 愔愔 室琴谱》, 收琴曲三十五首,并 记录了她六十年的习琴心得。另外,她还有《蔡德允古琴艺术》演奏专辑流行于世,收录琴曲包括:《古琴吟》、《慨古吟》、《 关山月》、《湘江怨》、《良宵引》、《玉楼春晓》、《精忠词》、《阳关三叠》、《普安咒》、《平沙落雁》、《梧叶舞秋风》、《长门怨》、《梅花三弄》、《忆故人》、《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水仙操》、《龙翔操》、《潇湘水云》、《阳春》、《胡笳十八拍》。
三十八、吴宗汉
吴宗汉
吴宗汉(公元二十世纪) ,江苏常熟人,现在梅庵派琴家。
吴宗汉为徐立孙之弟子,梅庵派第三代传人,琴风苍劲有力,注重节拍。他认为 弹琴快慢无一定标准,或快或慢,应以曲情为转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以能传神为主。惟过慢,则听者感觉枯涩乏味,易生倦意,故不可取。
吴宗汉曾任上海东南中学校长,后往台湾从事教育事业。他 和 夫人王忆慈在台湾国立艺专授琴,是为台湾大专学校有琴课之始。所以,他在台湾琴界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