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琴人录5:五代宋元(上)
2012-11-10、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范仲淹曾针对朝政的弊病,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 傜 役,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新政因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最终实现。范仲淹被贬至 陜 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文笔甚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佳句,也足释其心。范仲淹特别喜欢弹琴,师承崔遵度,但平日只弹《履霜操》一曲,以示之心。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九、僧知白
僧知白(公元十世纪末前后) ,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著名弟子。
知白的琴艺精湛,欧阳修曾写诗赞美他:“岂知山高水深意,久已写此朱丝弦。”知白得到了夷中的真传,被认为是能继承夷中的衣钵。欧阳修的诗中曾写:“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十、僧义海
僧义海(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弟子。
义海在京师(今河南开封)向夷中学琴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继续苦练。他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法华山练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
义海的弟子很多,但没有能得其玄奥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写到:“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义海讲究“若浮云之在太虚,因风舒卷,万态千秋,不失自然之趣”(《琴苑要录》)。
义海指出,在琴曲演奏时,应“急若繁星不乱,缓若流水不绝”。他还提出 “高以下应,轻以重应,长以短应,迟以速应的”的理论。 这些对后世琴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一、石扬休
石扬休(公元 995 年 — 公元 1057 年) 字昌言,北宋名臣,原籍江都,其祖辈迁至眉州。石扬休通过努力学习,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后为名臣。
石扬休性喜闲放,平日家居养猿放鹤,玩图书,吟咏自适,很少与家人谈及朝廷之事。
石扬休亦为琴家,曾作琴曲《猿鹤双清》,以写其怀。所谓:“月白风清,猿啸鹤唳,山间林下,当策杖闲行,或据床而坐,时闻其声,不灭敲金击玉也;猿鹤对舞,情狂无涯也。”
十二、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 1007 年 — 公元 1072 年) 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郡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他学问渊博,又酷爱弹琴,师承孙道滋。由于他在当时的影响,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他的文章也对琴文化有很大影响。如琴曲沈遵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即根据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所作。
十三、沈遵
沈遵(公元十一世纪),北宋琴家,官 任太常 博士。他在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后,专门跑到滁州观光。因受到《醉翁亭记》之启发,于是取其文意,“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一调”。《醉翁吟》传于世间后,受到好评。欧阳修闻后作《赠沈遵》诗以谢之。另外,沈遵还作有《晓莺啼》、《隐士游》等琴曲。
十四、僧则全
僧则全(公元十一世纪初前后),北宋琴家,僧义海的弟子。他致力于传授义海的琴学。他曾著《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十五、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