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2012-10-2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李叔同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一位以创作“学堂乐歌”而著称的音乐家。同时,他在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特别是在 我国近现代美术和话剧等方面,有着开创性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充满传奇经历而又多才多艺的奇才。
名重一时的风流才子
李叔同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成年后自取别号息霜、岸等,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兼盐商家庭,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圆寂,终年62岁。
李叔同的祖父早年移居天津经营盐业和银号钱庄。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字筱楼,自幼攻习儒学,后来考中举人和进士,曾在吏部任职,不久辞官经商,继承家业,成为天津巨富。李世珍有三个儿子,长子文锦早逝;次子文熙为清末秀才,后成为天津著名中医;李叔同是其父在68岁时与年轻的侧室所生。李叔同幼年丧父,受母亲的影响较多。7岁时受教于二哥,开始诵读《玉历钞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传统读本。当时,他虽不懂这些书的内容,却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诵读不怠。年龄稍长后,他就开始吟读唐诗、“四子书”及《古文观止》等,他还爱好书法和篆刻,也写得一手很好的篆字。由此可见,李叔同很早就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打下了比较深厚的基础。
李叔同16岁时入辅仁书院学习,17岁时随天津名士赵幼梅学习填词,同时从书法篆刻名家唐静岩学习书法和篆刻,小小年纪,已成为一位文采出众的才子。由于家庭的影响,李叔同18岁时入天津县学,写过多篇文章,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在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下,李叔同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十分崇敬,相传还篆刻“南海康君是吾师”印章一方,以表其志。他曾说:“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维新变法失败后,李叔同携母亲、家眷定居上海。当时,上海聚集了很多文人墨客,也有不少文化社团组织。在上海,李叔同感到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应邀参加了由许幻园、张小楼、袁希濂、蔡小香等名士创办的“城南文社”。他们以文会友,时常雅集相聚,还结为金兰兄弟,时称上海的“天涯五友”。由于李叔同才华出众,他的诗文常常在唱和应答中名列前茅,许幻园等人对他甚为倾慕、敬佩。许幻园还邀请李叔同移居自己的“城南草堂”,并亲自为他的居室题写“李庐”二字。李叔同在此如鱼得水,诗文泉涌,编撰印行了《二十自述诗》、《李庐印谱》、《李庐诗钟》等著作。许幻园夫人还写了一首赞誉李叔同的诗:“李也文名大似斗,等身著作脍人口。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不久,李叔同又与书画名家组织“上海书画公会”,编辑《书画公会报》交《中外日报》随报发送,他的诗、书、篆刻等作品常刊于此报,他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闻名上海的书画名流。
1901年,李叔同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邵力子、黄炎培等同窗,成为蔡元培的得意门生。1902年冬,南洋公学发生罢课风潮,学生相继退学。1904年,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李叔同与黄炎培等在上海创设了“沪学会”,以“兴学”和“演讲”的方式,传播爱国民主思想。在“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