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音乐教育的尴尬二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音乐教育的尴尬,音乐热里的不和谐音:盲目考级混乱教学

关于业余音乐考级: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外音乐水平考级开始于1989年,是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举行中国民族乐器的考级开始的。1992年起在北京进行多种中、西乐器的考级,并逐渐发展到其他省市、地区,形成了多方位的海内外音乐水平考级的格局。这种形式的特点是:以分级考试的方式对业余音乐学习的成果进行鉴定和指导,以此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提高业余音乐水平。

一、音乐考级中的怪现象多多

随着学琴人数的增加,每年报考的人数也成倍增长,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考级中的"钢琴热"已席卷了全国。对于许多家来说,“考级”在他们的脑海里完全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考试模式。认为孩子学琴,目的就是为了考级,拿到那本国家认可的考级证书。但考级所隐藏的音乐教育背后散发的某种怪味,深入调查下去,记者看到的是干扰教育健康规范成长的某种异化现象:盲目的购琴、糊涂的考级、混乱的教学……

记者调查现象之一:过级只弹考试曲目,考级竟成学业任务

在所调查的部分钢琴琴童家长对于考级不以为然,他们说:每年考级就那么几首曲子,只要提前照着谱子让孩子多练、反复练,这钢琴考级还不容易?"

据了解,在我市各中小学校,平均每个班就有近1/4的人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钢琴.孩子的学琴年龄一般在四五岁。记者采访了一部分琴童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同考级。她们认为考级是检验孩子学琴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80%以上的孩子只能围绕着考级这根指挥捧走,从1级到10级,有的是一年考一级,有些是跳级考。按照平均水平来算,孩子学到初中时能达到六七级.初中学业紧张,不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因此对大多数业余琴童来说,学钢琴的任务就只剩下考级了,考级成为了他们又一门学业课程。

专家评点:著名音乐家卞祖善对于目前的考级市场颇有感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学习乐器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由此带来的"考级热"负面作用太多,小孩子只练习考级曲目,而忽视了打基础,这就是"考级热"的误导。”

钢琴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考级不是学习钢琴唯一衡量的标准。所以,学琴学生不要太满足于考级的指标,最关键的是你学得怎么样,其次是钢琴是否能给你带来快乐。要想在钢琴方面有所成就,必须全面考虑到天赋、音乐敏感、表达欲望、音乐感悟等诸多因素。如果孩子很突出,就要下定决心让其在音乐方面成材。反之,就姑且将学琴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业余爱好。

记者调查现象之二:好老师难寻,培训机构优劣难辨

据悉,国内目前考级培训形式主要有三类:主培训中心及分设点,琴行培训点以及个人教师(多出自音乐院校在校学生及老师)。这些大大小小的培训点目前没有统一的组织进行管理和规范,而老师只凭看其文凭、学历,并未有统一的上岗认证资格考试。为此,家长们偏向于选择较正规的培训中心,也有些家长通过朋友介绍,选择老师上门授课,但是老师的授课能力和资格始终让家长不放心。总的来说,为孩子学琴有个老师,很多家长不惜时间和精力作社会调查,往往感觉大海捞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高等院校工作但不从事音乐教学的工作人员“浑水摸鱼”也当上音乐老师,家长不知内情,照样将他们请回家。

专家评点:钢琴教育应该考虑整体性,启蒙老师既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又要弹奏准确。一旦孩子接受了错误的弹奏法,一辈子都难以改过来。同样道理,学生有钢琴等级考试,那么培训机构和老师也同样要有等级认证。学生队伍高速增长使本来有限的师资更显匮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之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令人担忧。钢琴培训市场应该由专业协会来管理,通过协会来规范培训市场,发布培训信息给家长权威的参考。

记者调查现象之三: 考级变了味,只要报名就能拿证书。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