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新中国交响管乐的历史沿革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交响管乐与交响乐、西洋歌剧一起,成为西洋音乐艺术的三个重要载体之一。

    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在我国管乐交响音乐的创作“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解放军军乐团和为数不多的其它军区、兵种及社会上的军乐、管乐团队,开始探索和开拓中国管乐交响音乐发展的艰辛之路。特别是解放军军乐团,作为国家级的专业管乐艺术团体,他们召集并吸收全军管乐演奏的优秀人才,从管乐交响乐队合奏的基础训练、提高乐队人员的个人演奏技艺起步,外请前民主德国音乐专家考夫曼指挥训练乐队,传授音乐理论,使中国管乐演奏的水平有了飞快的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管乐演奏家,在乐队编制的完整性和演出的音响效果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五十年代末,解放军军乐团与来访的前苏联新西伯利亚国立交响乐团合作,同台演出了柴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等交响作品,标志着中国管乐交响音乐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进入六十年代后,解放军军乐团迎来了中国管乐交响音乐创作与演出的新时期。他们运用这种外来的乐队形式、音乐体裁及作曲技法,创作和演出了《祖国交响乐》(李延生创作)等具有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交响管乐作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还有深受周恩来总理喜爱并给予高度赞扬的管乐交响诗《风暴》(李桐树创作于1964年)。

    “文革”期间,解放军军乐团排除干扰,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作、演出和录制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管乐进行曲,如《团结友谊进行曲》(魏群、傅晶创作于1971年) 、《欢迎进行曲》(魏群执笔创作于1971年) 、《欢送进行曲》(郑路执笔创作于1971年) 、《运动员进行曲》(吴光锐、李秀明、贾双执笔创作于1971年)。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管乐界迎来了管乐交响音乐创作和演出的春天, 他们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交响管乐作品。其中,管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创作于1977年)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边疆等执笔创作于1977年),管乐交响诗《秋收起义》(季承、贾双创作于1978年)、《万岁,伟大的祖国》(季承、晓藕创作于1978年)等优秀作品,成为中国管乐交响音乐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此期间,解放军军乐团贯彻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济南、深圳等城市和地区先后举办管乐交响音乐会,演出作品内容涉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及现代音乐的优秀管乐交响作品。同时,他们发挥艺术专长,深入到新疆、西藏等边海防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从1987年开始,他们应邀先后出访泰国、日本、德国、法国、比利时、芬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管乐艺术节并举办各种音乐会。经过他们的努力,中国管乐交响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解放军军乐团成为在国内外管乐界较有影响的管乐艺术团体,涌现了著名的指挥家刘玉宝、程义明、吕蜀中、于海等。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管乐界的专家、学者,遵循艺术发展规律,注重对外交流,使中国管乐交响音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著名管乐指挥大师巴蒂斯蒂、中国著名指挥家黄飞立、郑晓瑛等都先后指挥训练过解放军军乐团的交响管乐队。这一时期,我国的管乐交响音乐从乐队的编制、音响平衡、音乐表现等诸多方面进一步与世界现代管乐艺术的发展趋势接轨,如解放军军乐团举办了《管乐经典作品交响音乐会》、《新年音乐会》、《世界名曲音乐会》等。并以交响管乐队为基础,先后成立了大爵士乐队(BIG BAND)、轻音乐队(流行)(POPS BAND)等,丰富了管乐艺术的表演形式。

    期间,我国的管乐交响作品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多产期。如解放军军乐团作曲家们创作了管乐交响诗《天边的绿洲》(范伟强创作于1992年,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第一管乐交响乐》(陈黔创作于1997年,获解放军文艺奖)、《第二管乐交响乐——雪莲》(陈黔创作于1999年,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管乐随想曲《圆明园》(王和声创作于1999年,获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及小

[1] [2] 下一页

  • 音乐常识
  • 本类人气排行:
    简谱乐理入门
    音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

    简谱基础知识
    简谱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希特勒独爱瓦格纳的音乐
       

    新民族主义音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