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交响乐队的历史征程(下)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十八世纪中叶,主调和声的新风格取代了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出现了交响曲和协奏曲这一音乐新体裁,随着音乐风格本身的转换,在乐器组合方面,已经渐趋合理的所谓“古典时期乐队”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这时候的乐队已经从长期妨碍它发展的数字低音和羽管键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是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在乐队中的地位还没有确立,海顿的《第一交响曲》所用的乐队除弦乐器组外,只有两个双簧管和两个法国号。由海顿所创始并由莫扎特最后确立的“古典乐队”,实际上是取法于曼海姆乐派的双管乐队。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人物——定居在德国的著名捷克作曲家斯塔米茨,在海顿的《第一交响曲》之前已经写了近五十部同类作品,可惜他的功绩几乎全为后世所遗忘。斯塔米茨的乐队除长笛、双簧管、单簧管、法国号和小号各用一对外,大管却用四个;莫扎特则完全确立管乐器的双管关系,把大管也缩减为一对。随着这种乐队的形成,各种乐器也开始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能在乐队中起着互不相同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前的乐队那样让所有的乐器都演奏同样的旋律,例如华丽的乐句从这时候开始便很少交给铜管乐器演奏了;乐器的组合方面也不像从前那样一个乐章只限于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是随时在变换着,这样一来,乐队的色彩可以随时地、而不是逐乐章地变换着。海顿和莫扎特为这种古典乐队创作出许多非常有名的交响乐作品,并为交响音乐领域的新纪元奠立基础。总括地说,交响乐队的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从现代的弦乐器出现开始(在十七世纪,后来逐渐组成弦乐队),第二个时期则以取消数字低音、建立古典乐队算起,因此也有人认为现代乐队的形成过程是从古典乐队的确立开始的。

  此后,交响乐队的发展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变换而已。十九世纪初的乐队又扩大了乐器的数量,特别是铜管乐器的数量有了比较大的变动——起初把法国号增加到四个,构成一个四重奏,稍后又加用了三个长号。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乐队——大交响乐队,也就是所谓“浪漫派乐队”。这种乐队在浪漫派作曲家威柏、舒柏特和门德尔松的创作中才最后完成。贝多芬的某些交响曲虽然也曾采用过类此的乐器组合,但是他只是偶然才用到四个法国号;他的《第九交响曲》的乐队编制;在当时算是特别庞大的,但是在浪漫派乐队中,像这种规模的乐队已经变成正常了。同在这个时候,法国在歌剧方面也形成了一种“大歌剧乐队”,这种乐队在木管乐器组加用了所有的变形乐器,包括短笛、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但是低音大管却还很少用到。铜管乐器组除了大号还保存它原有的古老蛇形之外,所有的乐器组合已经近似今天的乐队;但是其中加用两个活塞短号以加强两个小号。打击乐器组包括当时所有的乐器,甚至还用到排钟和管钟。此外,弦乐器的数量较多的乐队还加用一个或若干个竖琴。这种大歌剧乐队是由斯邦提尼和梅叶贝尔完成的。后来这种大歌剧乐队还被柏辽兹用在他的交响乐中,并把它扩展到非常不可思议的、甚至现代的乐队部未能超越的规模。在柏辽兹的乐队中。木管乐器起着非常重要的、有时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对铜管乐器的运用也特别加重。例如,他那著名的《安魂曲》的乐队,弦乐器组共有一百零八人,管乐器方面有长笛四个,双簧管和英国管各两个,单簧管四个,法国号十二个,大管八个。整个乐队共由一百四十人组成。除了这个主要的乐队之外,柏辽兹同时还在剧场的四角另外安置四个由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小乐队,以象征“末日的审判”。像这样的乐队规模的确是非常少见的。柏辽兹的这种过分扩大的乐队造成了在音乐会演奏的实际困难,而且也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他的大型乐队并没有得到后辈作曲家的赞许。但是像柏辽兹这样扩大乐队的做法,对乐队的发展也有影响。瓦格纳对这一类型的乐队就很感兴趣,而且他在早期的歌剧中,特别是在歌剧《黎恩济》中还为这种类型的乐队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后来瓦格纳建立起一种管乐器(特别是铜管乐器)占优势的乐队。瓦格纳把每一种木管乐器的数量各增加到三个,这样便使音色相同的一类乐器得以奏出三和弦中的每一个音,也就是说,可以奏出整个和弦。他还加用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这样木管乐器组便趋于完备了。在瓦格纳之前,上述这三种变形乐器的应用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只是到瓦格纳手里,这些乐器在乐队中的正式地位才被最后确定。铜管乐器方面,瓦格纳新增加了低音小号、低音长号、四个所谓尼伯龙根大号和一个大号。弦乐器方面,瓦格纳在完成《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后,便把它的总数规定为六十四个。瓦格纳的乐队必须用这样多的弦乐器才足以与管乐器保持平衡。

瓦格纳

  在瓦格纳之后的作曲家,例如布鲁克

[1] [2] [3] 下一页

  • 音乐常识
  • 本类人气排行:
    简谱乐理入门
    音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

    简谱基础知识
    简谱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希特勒独爱瓦格纳的音乐
       

    新民族主义音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