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气鸣乐器(一)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气鸣乐器起源久远,早在原始时期,即已出现一些能变音高的借气流发声的简单乐器。发展至今,种类、形制繁多,遍布世界各地,用途广泛。按发声原理,人体本身即具有边棱音(吹口哨)和簧管(声带、咽喉)这两种器官。管乐器可说是人体发声器官的延伸。

  世界许多地区均出土石器时代有若干指孔的哨、箫、埙等吹孔类土、陶、骨化石管乐器或石雕形象。可能更早有用芦苇等植物茎管做的乐器,则难以留存至今。远古乐器也存在于中外大量古籍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尚有大量原始、简单的民族管乐器。根据各方面资料和发展规律,吹孔类起源较早,其竖吹的更早于横吹的;簧管类出现较晚,其中双簧较早,单簧较晚。原始乐器一管只发1、2个音,后来的以2、3支或更多不同音高的管并合而多发若干音。石器时代已有开指孔的箫、埙,17世纪末欧洲出现有1、2个指键的乐器,到19世纪中期始由伯姆等人完成现代木管乐器上的指键系统。滑管装置始见于15世纪初的长号上。最早的活塞阀键系H.施特尔策尔和F.布吕默尔创始于19世纪初。管乐器演进为旋律乐器,经历了近万年漫长的岁月。原始、简单只能发有限几个噪杂声音的管乐器,长期间主要用于信号、祭祀、巫术、诱捕鸟兽等方面。

    起源

    文化开发较早的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亚等地区,也是管乐器的重要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有多种箫,约公元前3000年该地区和埃及已有哨嘴、双簧和唇振动多种乐器,约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西、中亚地区出现横吹的笛类。这些地区的古老乐器和音乐,后来随伊斯兰教传入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单簧类最早可能起源于古希腊,南美也有多种单簧乐器,而在亚洲、北美及中南非均少见。吹孔类除澳洲外,各大洲均很普遍。

    陶埙

    中国山西省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3个埙,分别有1~3 个指孔。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地区出土的古乐器骨哨,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遗物。传说伊耆氏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以前)有以多支苇管组成的类似排箫的乐器苇籥。《诗经》记载有埙、管(骨哨)、籥、箫(排箫)、篪、笙 6种管乐器。秦汉时期西北少数民族牧区中流行无指孔双簧的笳和号类的角。有指孔的筚篥(觱篥)约于384年随龟兹乐传入中原。唢呐始见于明代(16世纪初)记载,当时曾用于军乐,系从阿拉伯经西北、西南传入中原。笛的最早记载见于西周(约公元前9世纪),究竟是何种笛记述不详,一说系源自中亚;类似现在的笛子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世纪末)始在器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能和张骞从西域传入的吹笛技法和笛曲有关。约出现于3000多年前的笙,18世纪传入西欧,为风琴等自由簧乐器的先驱。

    长笛

    欧洲管乐器大部分起源于中世纪传入的亚洲或埃及乐器。历史上著名的古希腊阿夫洛斯管(两支并用的双簧管),系公元前1世纪传入,早在约公元前2500年西亚、中亚和埃及已有这种乐器。笛类、号类和管风琴的始祖排箫及早期的水压、气压管风琴,据考也是从阿拉伯传入欧洲。管乐器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尤其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来,得到高度的发展,形成广泛流行于世的现代管乐器系列。这些乐器不同于以往的和现在其他地区性、民族性管乐器的主要特征是:①声源体、共鸣体和喇叭口各部分的配合、工艺和吹奏、发音效果均有重大改进;②能发出所有半音和各种调;③管体弯曲成短小而便于持奏、运指和携带的形状;④各种乐器自成高低声部系列;⑤各种乐器相互间音色谐和协调,适于和其他乐器合奏和自成各种乐队;⑥将键盘用于操纵各种风琴的演奏。

    气鸣乐器

    据考,牛吼镖起源于 25000年前,至今仍在澳、美、非洲的有些土著部落中流行。这种牛吼镖发声仿佛似风哨、雷鸣或祭灵哭泣声等,常被用作行施巫术或宗教仪式乐器。蜂鸣盘至少也有近2000年历史,早先也曾用于某些仪式,现在普遍作为一种简单的发声玩具,在中国和各大洲许多地方均能见到。

    分类  

    按不同的发声方式和声源体结构,本类乐器分为下述6类:

   吹孔气鸣乐器类

  此类乐器的管形或罐形的腔体顶端或侧壁上开有吹孔。横吹笛类的吹孔位于靠近管上端的管壁,有椭圆、圆、方等形,极少的吹孔位于管中段;竖吹箫类的吹孔位于管顶端,有的为端面圆孔,有的在管边缘开三角、方、半圆等形缺口。吹气通过双唇构成的气道冲击吹孔边棱激发声音。如各种笛、箫、埙、鼻笛等。

   哨嘴气鸣乐器类

  哨嘴构造类似平常的信号哨子,位于管的上端。哨嘴上有对准吹孔边棱的固定气道,以取代吹孔乐器的双唇气道,如哨子、竖笛、哨埙等。

   簧管气鸣乐器类

    管端装有簧片(哨片)构成吹嘴,按不同的簧片分为:①单簧。如单簧管、萨克斯管等;②双簧。如双簧管、唢呐等;③自由簧。如笙、巴乌、喃哆喝(壮族乐器)等。簧管和自声簧类的舌状簧片,有多种结构和性质:①拍击簧与自由簧。拍击簧振动时两面中有一面受阻,或与另一相邻簧片互拍(双簧),或单片拍击在略小于簧片面积的吹嘴槽孔上(单簧)。自由簧振动时两面均无限制。②异声簧与自声簧。异声簧主要用芦竹等软质材料制作,也称软簧,其振动受管内空气柱振动影响,音高取决于空气柱频率,如单、双簧管等。自声簧一般用铜、木等硬质材料制作,也称硬簧,音高取决于簧片的固有频率。巴乌的簧片虽为硬质铜簧,由于做得很薄和舌端渐窄,振动受空气柱影响,兼具软簧性质。笙的铜簧也很薄,须与空气柱耦合振动。这两种乐器均为世所鲜见的特例。③异体簧与自体簧。异体簧的簧舌是以异体材料制成后装在座板或管体上,如单、双簧管、口琴、日本笙等。自体簧的簧舌是从座板或管体本身割出,如巴乌、中国笙、喃哆喝、布基纳法索的布帕笛、巴西印第安人的乌鲁阿管等。④受控簧与非控簧。前者受吹奏者嘴的控制,吹奏中可调节其振动长度和劲度,使与空气柱振动适相耦合,发音较丰富多变,主要为软簧,如单、双簧管。后者不与人嘴接触,发音较单调,多为硬簧,如风琴等,也有软簧,如风袋管等。

   唇振动气鸣乐器类

    管体上有嘴孔或装有吹嘴。喇叭、号类、原始号的吹嘴仅为 1圆孔或圆平唇垫;现代号类有杯形或漏斗形吹嘴,故也称杯形吹嘴乐器。号嘴的形状、尺寸影响唇的振动态势,如音色较亮的小号用较小而浅的杯形吹嘴;长号的略粗而深;大号的更为粗而深;发音较柔的圆号宜用漏斗形吹嘴等。吹奏时以绷紧的双唇贴靠其上,受气流激发时,双唇犹如双簧振动。如小号、圆号、铜角、螺号等。

   自由气鸣乐器类

  包括两类声源体结构,其发声方式截然不同,不形成空气柱振动:①自声簧。音高取决于簧片本身的固有频率,每支簧片只发一个固定音高的音。如风琴、手风琴、口琴(均为自由簧)和簧管小风琴、管风琴中的簧管(均为拍击簧)。②风哨器。借旋转搅动周围空气而发声,多用于巫术或玩具性乐器。如鱼形、镖形薄片的牛吼镖,圆片的蜂鸣器以及响陀螺、空竹等。

    混合性气鸣乐器类

  有两种类型:①同一种乐器中有两种不同的发音管,如管风琴有哨管和簧管。②同一种乐器在不同地区用不同的管。如风袋管,西欧一般用圆锥形双簧管,东欧和亚洲则多用圆柱形单簧管。也有旋律管用双簧,持续低音管用单簧,如苏格兰等地。


  • 音乐常识
  • 本类人气排行:
    简谱乐理入门
    音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

    简谱基础知识
    简谱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希特勒独爱瓦格纳的音乐
       

    新民族主义音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