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圆舞曲(上)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编者按:圆舞曲,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下面为您介绍十首世界著名圆舞曲,一起感受欢快活泼、朝气蓬勃的圆舞之情。
(一)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
作为一首圆舞曲,此曲与作者其它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也不是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创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它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春之声圆舞曲》
(二)《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
在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中,《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人们所喜欢的一首。这首曲子除了旋律十分动听之外,它的名字也很吸引人。 《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于1867年初写成的。同年二月八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时隔不久,约翰·斯特劳斯又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所以,这两支曲子在风格上有些相近。乐曲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故事情节,只是对艺术家,也可能是指作曲家本人的生涯、性格、感情做了一些描绘。乐曲情绪明朗,充满着乐观、自信的精神。 序奏以第一、第四、第三小圆舞曲的曲调构成。一开始先由双簧管在弦乐柔和的音响衬托下,用C大调,轻轻的奏出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A。轻盈优雅的旋律,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接着单簧管用二重奏的形式插入第四小圆舞曲起伏回荡的主题B的主要音调,开朗柔和。序奏转为圆舞曲速度后,由小提琴和双簧管在A大调上先后奏出第三小圆舞曲的主题B开始部分的轻松活跃的音调。最后突出圆舞曲的节奏,有力地结束序奏部。有的版本把圆舞曲的序奏删掉了,直接从第一圆舞曲开始。 序奏后面的五个小圆舞曲都用二部曲式写成。在序奏部已经出现过的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的抒情旋律再次出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小提琴使乐曲充满了活泼轻快的青春活力,第二小圆舞曲采用同音反复进行后落音在相邻近的上方或下方音级的旋律进行写成,平稳庄重,随后奏出柔美舒畅、委婉悠扬的旋律,充满了无拘无束的轻松气氛。第三小圆舞曲变化重复,比前者更加丰富和活跃,第四小圆舞曲使乐曲显得淳朴而欢快。第五小圆舞曲较简短,采用了连绵切分音和跳进音程,活泼轻巧。乐曲的结尾长达一百五十六小节,规模与气势都较大,在完整的再现第一小圆舞曲后结束全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还被改编为芭蕾舞,人们不仅看到优美的舞姿,还能欣赏到赏心悦目的音乐。 (三)南国玫瑰圆舞曲 南国玫瑰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根据他1880年创作的轻歌剧《女王束带里的手帕》中的音乐编写的,作品题献给意大利国王,其中的“南国”可能是指热情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或西班牙而言。“南国的玫瑰”也可以译为“热情的南国姑娘”,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几首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 乐曲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整个乐曲的情绪抒情而又明快。序奏部分先后提示出后面几个小圆舞曲的主题,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紧接着的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部主题活泼、开朗,富有韵味,它选自原轻歌剧中的一个大团圆场面,副部主题短小精悍,旋律简单而流畅;第二小圆舞曲的主题是全曲中最为著名的一段旋律,在轻巧的琶音伴奏下,充满浪漫情调的梦幻旋律正是对曲名“南国玫瑰”的生动描绘;第三小圆舞曲婉转如歌;第四小圆舞曲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欢乐的情绪贯穿始终。 (四)溜冰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这部作品是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乐曲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每个段落都象一幕冰上芭蕾舞。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转为圆舞曲速度之后,呈现出本曲的主要主题——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接下来的第一小圆舞曲第二主题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第二小圆舞曲第一主题充分运用直线上升的旋律线,忽上忽下的大跳音程以及频繁的休止符,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的溜冰者洒脱的姿态。接着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断,轻巧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着滑稽的舞蹈动作。从容的第三小圆舞曲第一主题主要由弦乐奏出,具有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轻巧活泼,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情绪对比。随后,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第四小圆舞曲。后面还有一段表现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华彩乐段。欢快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五)《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