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书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徐州琴书,江苏曲种,流传于江苏北部徐州一带,起初是徐州地区农闲时的“玩友玩艺”的自娱活动。人们在村头场院吹弹笙、管、笛、箫、筝,打扬琴、拉胡琴、坠琴,敲碟子,围坐演唱“凤阳歌”、“垛字板”、“满江红”、“银纽丝”、“鲜花调”等牌子曲,并演奏〔八板〕等曲牌。职业艺人出现以后,演员自击扬琴,主要伴奏乐器为坠琴,伴奏者有时也帮腔演唱,以演唱长篇大书为主。50年代以来,部分扬琴演员在唱腔、音乐和表演等方面不断进行革新,并创作演唱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定名为徐州琴书。徐州琴书与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并称为“江苏三书”。
徐州琴书的基本句式为七字句,可以加三字头和衬字。主要曲调为〔凤阳歌〕(也叫作〔四句腔〕)和有快慢之分的两种垛字板。在艺术风格上,北路徐州琴书高亢奔放,东路琴书文静委婉。徐州琴书在唱腔和伴奏乐器等方面与山东琴书基本相同,只是方言语音有异。徐州琴书传统曲目有《张廷秀赶考》、《李双喜借年》、《金钱记》、《罗衫记》等。新编曲目有《邱少云》、《雷锋与战友》 和《张羽煮海》等。
徐州琴书表演形式多样,有单人唱、对唱、三人坐唱和多人联唱等;唱腔也很丰富,除“四句腔”、“剁子板”等板式外,尚有《叠断桥》、《满江红》、《上河下河调》、《呀儿呦》、《银纽丝》等数十个曲牌。演员演唱时,可以根据唱词的内容及语句格式不同而自由运用。传统剧目有《王天宝下苏州》、《张廷秀私访》、《李双喜借年》、《巴儿狗告状》和小段《马前泼水》、《猪八戒拱地》、《王二还家》等。其代表人物有魏兴岐、杨士喜、张二妮等。
徐州琴书传统曲目反映的大多是封建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中人物百态,反映了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蕴藏着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对传统曲目的整理改编亦是对遗产的批判继承;而尤为重要的是从现实的文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地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有强烈现实色彩的新作品。歌颂新人物,歌颂改革建设的新风貌,在艺术形式上创新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境界,使原有的程式经过融化创造而在新的生活基础上提炼出适合表演新的生活内容的新的程式,新的表演手段。深深扎根在徐州沃土的琴书,推陈出新,表现火热的现实生活,勇于探索和吸收姊妹艺术营养,一定会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