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常德丝弦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流传于湖南各地,演唱时用扬琴、琵琶、三弦、胡琴等丝弦乐器伴奏而称之为丝弦,还因用常德方言演唱,故称常德丝弦。

    常德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歌舞之风颇盛,亦是名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美誉。地方文化也一直受到文艺巨匠们的影响和培育。屈原、王安石、陆游、袁宏道等人曾在这里留下不少传世之作,为常德文化添加了绚丽的色彩,使本地歌舞习俗升到更高的档次。据《常德府志》记载,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传世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如唐刘禹锡、宋苏轼等也多次荟萃桃花源,他们的诗文很近似于常德丝弦的唱词。此后,《桃花源记》被常德丝弦的艺术家们认为是常德丝弦早期的唱词的雏形。

  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性创编、演唱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音乐与语言、旋律与调式调性等音乐诸因素都已自成体系,它的题材与体裁具有典型的说唱音乐的共性特色,更值得注意的、值得学习、值得研究的是:它的音乐结构完整、演唱方法独特、表演形式的灵活自由、伴奏手法的丰富多彩,是不少曲种所不能比拟的。这些因素,构成了常德丝弦的强烈的个性特色。使之具有了独特的韵致与感人的魅力,因而历久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常德丝弦拥有100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优秀传统曲目《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历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建国后,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在全国广为传唱。20世纪80年代以来,常德丝弦走向复兴。如《瓜中情》、《待挂的金匾》、《俏婆婆上大学》等曲目获国家级“群星奖”金奖,还有《芷兰雅韵》等曲目赴马来西亚演出,深受海外友人的喜爱。常德丝弦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实用价值。

  2006年5月20日,常德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音乐常识
  • 本类人气排行:
    简谱乐理入门
    音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称呼。

    简谱基础知识
    简谱基础知识  一般来说,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希特勒独爱瓦格纳的音乐
       

    新民族主义音乐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