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守护者_鄂温克族音乐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中国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 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和额尔古纳左旗,其余分散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讷河等地。鄂温克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三种方言。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通用汉文。
鄂温克族音乐
鄂温克族音乐 有“扎恩达勒格”、“鲁克该勒”、宗教歌曲等。
扎恩达勒格:山歌和小调的总称。由于地区不同,各地扎恩达勒格的风格也不相同。流传在鄂温克自治旗的扎恩达勒格接近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如:在额尔古纳一带则具有狩猎人豪爽而粗犷的特色。 此外,属于小调类的扎恩达勒格节奏鲜明,结构严谨,乐句较整齐。
鲁克该勒:民间歌舞。以篝火舞最为流行。跳篝火舞时,男女老少手拉手围着篝火成一圆圈形,跟随领唱者由左向右的转动。歌声由低到高,舞蹈由慢到快,直到高潮结束。歌词大都是怀念故乡、欢迎客人、赞美猎场和称颂猎手等。曲调短小欢快,节奏性强,常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如篝火舞曲。
宗教歌曲:包括萨满跳神歌和祭祀祈祷歌两类,其音调兼有扎恩达勒格和鲁克该勒的特点,但音乐多具吟诵性。 鄂温克族民歌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结构方整对称,多由下句组成,或由单乐句的不断反复或变化重复构成。鄂温克族民歌既使用比较古老的三音音列,又使用五声音阶。鄂温克族民歌歌词多用头韵,衬词较多, 唱抒情性长调时,常喜用带鼻音的唱法,使感情体现细致入微。
鄂温克族乐器
鄂温克族乐器主要有:“诺仁卡琴”,三弦拉奏琴。“奥茸琴”,五弦弹拨琴。“鄂温克族牛角”,吹奏乐器。
“崩龙刻”,为铁质,形似音叉,中间有一条薄片,靠口腔和手的颤动发出音响,可模拟各种鸟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