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二十多年与西方音乐和文化的交融,使张乐经历了丰富的人生和艺术的积累及修炼。张乐给自己的作用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桥梁”。他说,“我所做的就是充当一个桥梁,将中国优秀的古典音乐介绍到国际,同时将国际的优秀经验引入中国。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但国外了解不够。我们用西方乐器所写的经典之作很少有国际一流小提琴家来演奏。要知道,无论从美学还是市场上讲,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拿艺术感染自己,浓缩后再去感染别人”
作为向建党90周年的献礼之作,张乐推出《红色经典与蓝色浪漫 ――张乐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在保利院线15个城市展开巡演。对于张乐而言,这次巡演对脑力和体力都提出了挑战。“在每场巡演开始的时候,我会跟琴童的家长们做交流,或者有一场讲座。而在一场独奏音乐会中,我选择的都是技巧性的作品,每首曲子都有极度鲜明的个性和强度。对艺术家而言,不诚心无法演奏出传奇的曲子”。
据了解,此次的巡演音乐会上半场是中国红色小提琴曲的精粹,分别是陈钢的《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全版《梁祝》、《台湾随想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下半场则是以蓝色浪漫为主题的外国曲目,包括《流浪者之歌》、《雏菊》、《女人香》、《辛德勒的名单》、《爱的致意》。“我认为音乐是一个献礼的好方式。”张乐说。
除了那些不言自明的辛苦之外,张乐感到巡演最大的体会缘于和孩子们做近距离的互动。“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看我的演出,他们有很多困惑的地方,希望我能解惑”,张乐说,在巡演过程中,在他与孩子父母的交流中,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何拉小提琴。有的人说为生存,有的人说为成名,有的人说想变成第二个郎朗,这些答案我都不满意。”张乐认为,艺术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带你去成长,然后你用艺术浇灌自己的生命。“有目的性很正常,他们可能需要用十年或者二十年来明白目的何在。傅雷说过,要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再做小提琴家,就是这个道理。”张乐认为音乐家首先拿艺术感染自己,浓缩后再去感染别人。
在张乐看来,手指也只是硬件,而文化是软件,只有不断地提升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才能进入大师的内心世界,作品才有足够的纯正度。他认为对艺术的培养是一点一滴的。他在郑州巡演的时候,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特地去博物馆参观了青铜器,从而让自己对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这次巡演叫作“走进艺术之门”,寓意很好。一种艺术有成千上万种入门方式,我希望每个人选择的都是对的方式。”张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