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张乐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张乐

  在全世界实体唱片业整体式微的当下,他悄然试水国际音乐网站营销自己的古典音乐作品,显示出一个艺术家对市场和新思维的敏锐触觉。他是深圳交响乐团首席兼音乐副总监,正在展开一场跨越全国15个城市的巡演。

  他曾获全美小提琴演奏家大赛冠军、阿斯本音乐节小提琴演奏第一名,1994年签约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终身小提琴演奏家,《纽约时报》也将其评为 “21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来自中国上海,他的名字叫张乐目前担任深圳交响乐团首席兼音乐副总监。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他畅谈了自己关于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推广、国内外古典音乐环境的异同以及艺术感染力的看法。

  “借助网络平台将古典音乐推出去”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体唱片发行举步维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歌唱家演奏家们虽耗时耗钱耗力不断录音以体现自己的追求,新录制的古典音乐制品却因唱片商的惨淡销售,只能尴尬地成为商店货架上的摆设。而张乐却另辟蹊径,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推广他,推广古典音乐。

  “现在做音乐的成本很高,从录音到设计,想要拿回成本变得很难。在国外,古典音乐占音像市场的5%,这已经算是很大的一块。我做音乐,希望做出精品音乐,让更多欣赏我的观众更容易地听到我的音乐。但如果靠传统的方式,仍有很大困难,于是我选择了以网络为平台推广音乐。”张乐说。

  谈到为何选择这一新颖的方式,张乐认为通过国内唱片公司出口专辑,不仅通道十分狭窄,手续和环节也相当繁琐和复杂。由于国内唱片公司的发行范围有限,三年的版权合作期里,结算的版权费甚至抵不上录音棚租借费。

  张乐坦言是受纽约大都会的一个同事的影响开始关注网络推广。“起初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的这位朋友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谁购买了他的音乐。后来我也跃跃欲试。其实做这件事情非常复杂,但是在我朋友的帮助下,一切都比较顺利。”

  “我通过和iTunes、亚马逊、cdbaby等世界最大的五十家音乐网站合作,在网络商店合法上传音乐,每个月都会收到一份清单,其中包括哪首乐曲被下载购买了多少次,你可以获得多少版费等。同时,版税也会及时打入你的账户。”张乐认为,这种方式非常好,“做碟的目的也无非是让更多的乐迷听到自己的音乐,体现出音乐家本身的价值,对于我而言,利润并非我考虑的出发点,我希望让那些真正喜欢小提琴的人认识到艺术价值,这是最重要的。”

  目前张乐在网站上共推出《乐在其中》、《菩提树下》、《蝶恋》、《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四张专辑,每张专辑风格各异,个性鲜明,都有不少的听众。张乐说,在网站上推出之后,喜欢他音乐的乐迷更直接和他互动,有人甚至找到他,希望展开音乐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据张乐透露,接下来,他将推出一张新专辑,用小提琴演绎一些以国外的作曲手法写出的中国原创曲调。

  “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

  在1993年,张乐便加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为该歌剧院第一把“中国小提琴”。众所周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不仅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西方歌剧的代言人。张乐通过极为苛刻的考试进入这座令无数亚洲人梦寐以求的辉煌宫殿,与世界一流的歌剧大师同台演出。

  而张乐在攀登事业顶峰的中途选择离开,谈到这个问题,张乐表示,他在西方呆了21年,了解了西方的文化,但这与中国5000年的文化是无法相比的,“可能血液需要一种灵感,而培育这份灵感的营养仅仅有西方文化是不够的,我的根是在中国,对中国文化始终有一种认同感。在我的艺术理念中,特别注重音乐之外的美学、文化底蕴以及历史纵深感的积累。一个音的开始到结尾,从一个音到一个段落的起承转合,这里面有一种美学艺术,就像建筑一样。”

  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深入观察的张乐在谈到国内外古典音乐环境的异同时,他有深刻且客观的见解。他认为,国外的古典音乐环境已经过了辉煌时期,“在美国或欧洲,听古典交响乐的观众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而在国内却以年轻人居多,带孩子来听的人也很多,这是令人鼓舞的。而且国外古典音乐机制过于成熟,几乎被几个大的演出公司垄断,真正被国外主流认识并接受非常难。像郎朗和马友友两人的古典音乐在西方获得认可,这是非常幸运的。但国内的环境不同,它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交响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