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泉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胡天泉,笙演奏家。1934年出生于山西忻县民间艺人家庭,十岁开始随父学艺,以吹唢呐为生。1953年参军,任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笙演员。1957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文艺比赛中获金质奖章,1958年调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历任笙独奏演员、乐队教员、艺术指导和团艺术指导。从此,他凭借扎实而精熟的演奏技艺踏上了军旅艺术之路。而今,胡天泉已是桃李满天下、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笙演奏大师,将军级别的民乐艺术家。
1956年,胡天泉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董洪德创作了我国第一首笙独奏曲《凤凰展翅》,首次将笙推上了独奏的艺术舞台,从而赋予了这件古老乐器以崭新的艺术生命,为实现笙演奏艺术历史性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笙是我国民族器乐宝库中唯一的一件簧管乐器,胡天泉是将这件古老的伴奏乐器推向舞台占有一席独奏地位的第一人,1957年,胡天泉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以绝妙的一曲《凤凰展翅》荣获金质奖章,为民族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增光添彩。随后,他不断地创作、丰富演出曲目,使笙独奏这一演奏形式得以长期活跃在民乐舞台上。在他的鼓舞和推动下,涌现出许多笙演奏家,直到后来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为各地区、各团体有影响的独奏人才。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对笙的传统结构和演奏技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从原来的17管13簧发展到30管30簧,并安装、完善了共鸣系统,使多用于伴奏的笙发展成一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他对当代民族管弦乐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胡天泉并未满足“金质奖”、“第一人”的桂冠,不断地开拓创新。如:在表现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阿细欢歌》这首作品中,他别出心裁地在笙斗上植一“巴乌”变成“巴乌笙”。这是一项杰出的发明与创造,演奏效果神奇而迷人。他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笙独奏音乐会,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但从不见他有任何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的表现。
胡天泉是以演奏见长的民乐艺术家,不谙作曲专业,但他善于与作曲家合作。他在笙独奏和吹打乐方面硕果累累,与人合作创作、改编了三十多首笙曲和唢呐曲,其中流传较广的乐曲有《凤凰展翅》、《红旗招展》、《草原巡逻兵》、《白鸽飞翔》、《海岛晨曲》等。近年来,他又与作曲家林伟华改编、推出了大型笙协奏曲《黄河》等。2002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胡天泉笙曲集》,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财富。胡天泉多次在全国、全军文艺会(调)演和艺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多次立功受奖。几十年来,他曾先后赴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演、讲学。2002年春节期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他的笙独奏受到欧洲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于2003年8月28日在济南举办了一场“纪念胡天泉军旅艺术生涯50周年音乐会”。音乐会上胡天泉演奏了纪录他50年足迹的代表性作品,从《凤凰展翅》、《阿细欢歌》到《黄河》等。一位七旬老人,依然精神矍烁地活跃在音乐舞台上,不仅博得了热烈的掌声,更感受到现场观众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他为人谦和,待人宽厚,艰苦朴素,始终保持革命军人和劳动人民的优良作风。他这些朴实无华的高贵品格,受到同行朋友和无数学生们由衷的爱戴和广泛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