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除了舞台表演,马兰在影视艺术的天地中也慎重的进行着艺术创作。马兰的舞台表演与走上银幕相隔时间并不长,她主演的第二部戏《龙女情》在舞台演出不久,即被搬上银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电视逐渐普及,相当多的演员,纷纷离开舞台,在电视剧中一显身手。马兰拍摄《龙女》于前,如果全力走影视这条路,或许对她个人的成名更为有利,然而她依然像对待舞台剧目一样,有自己的眼光,显示了慎重态度。她演的电视剧同样不多,仅《西厢记》《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严凤英》四部作品,部部精品。在《严凤英》一剧中,为了塑造好角色,她反复揣摩银幕上的严凤英形象,大量阅读有关严凤英的文章和资料,为艺术创造作了充足的准备。她像严风英一样,以对艺术的执著精神和对人物的挚爱之情去演严风英,将自己的艺术悟性,理性认识和黄梅戏舞台表演的功底融注在严凤英形象塑造中,把严凤英在旧社会的悲,在新社会的喜以及遭受迫害含冤之死前的痛苦心灵演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潸然泪下。《严凤英》将马兰与严风英的名字紧连在一起,人们在剧中所看到的,除了严凤英这位杰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一生坎坷辉煌的历程外,也看到了作为新一代表演艺术家马兰的表演才能和艺术风采。
在表演艺术理论中,有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之分。本色演员运用本人的容貌体态气质个性创造角色,而性格演员能对自己所创作的每一个角色按人物性格作各不相似的形象创造,人物形象中没有演员自己的气质因素。马兰的早期表演,本色意味明显,无论是冯素珍还是海云花,都是古代女性,与马兰恬静的性格相吻合,她自己的个星气质与角色形象之间差距不大。但从张玉良到贾宝玉,每个人物与她的个性气质都相距深远,或悲或喜,或柔或刚,要表现好这些人物,对于性格偏于恬静而且缺少生活经历的马兰难而又难。然而,马兰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因此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激情,李碧翠、红杏、贾宝玉,这些人物的性格难度一个比一个大,而马兰演来一个比一个出色,她不仅再现了剧作家创造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丰富和弥补了文学形象。这种创作中的反差既表明马兰戏路子宽,更显示了她身上所蕴藏的艺术潜力。从《风尘女画家》开始,马兰的表演由本色化向性格化的高一级台阶不断腾跃,并终于步入表演艺术的佳境,她已足以代表二度辉煌的黄梅戏女演员的最佳表演水平,反之,她的出色表演也构成了黄梅戏二度辉煌的一束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