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阳友鹤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人物介绍

     阳友鹤(1913一1984)男,川剧旦角演员,生于1913年,祖籍四川彭州(彭县)。原名永清,艺名“筱桐凤”。中国共产党党员。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登台演出,青少年时代在泸州、资阳河一带搭班,博闻强记,潜心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成名后一直在成都、重庆演出,长期与曹俊臣、张德成等合作,技艺益精。他戏路宽广,文武兼备,闺门、青衣、鬼狐、刀马、花旦、奴旦皆能。唱腔朴实刚健、流畅舒展、韵味醇厚,独树一帜,既能保持川剧高腔的共性,又能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表演情绪饱满、气脉连贯,内心活动丰富;做派讲究规范,程式的选择运用得心应手。他善于学习、吸取前辈川剧艺人和各剧种的长处丰富自己,所演剧目力求有独创的特色,在剧本、唱腔、表演、舞蹈等方面时有改革创新。曾致力于服装、化妆的革新和时装川剧的演出,对川剧旦脚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有建树。

求艺经历


    他幼时,家贫,20年代初,入“金兰科社”戏班子学艺,取名“小金翠”。后到成都拜杨凤仙为师,在万春茶园登台演出《三击掌》、《北邙山》等剧目,得到了川剧名小山张被云的赏识,带他到重庆悦来茶园演出,更名“被菊芬”。他竭诚登门拜名满山坡的旦角张翟屏为师,陈未认真传授技艺,并常厉声呵责,阳遂离渝赴泸州、自贡、叙水等地演出。在演出中伤嗓,经久不愈,被人讥为“哑铜板”,只得前往资阳河一带农村场卖艺糊口。他在逆境中奋斗不息,不管天寒地冻,天天登山练嗓,虚心向民间老艺人王本清学习,王将记得的八九十本大戏和文武旦角表演决窍,传授给他,并苦练3年,练出了一副玉润滑圆的金嗓子和能文能武的旦角硬功夫。
    1931年,18岁的阳友鹤重返重庆,在章华大舞台演《水漫金山》中扮演白娘子,每场暴满。陈翠屏相形见绌,拟离渝。阳闻之,重礼登门拜望,并主动与陈同台演出,甘当配角,扮演丫头彩女,陈感痛哭,遂将积累舞台经验旦角艺术全传授给阳,阳尊师重道,为同业钦佩。
    阳友鹤潜心研究周幕连、陈翠屏等川剧前辈表演之特长,对川剧昆、高、胡、弹、灯各种腔声仔细钻研,对旦角表演刻意求精,他的唱腔充分表达人物感情、性格,达到很高境界。他演的《刁窗》1938年被重庆百代公司灌唱片。在《凤仪亭》、《梁红玉》等剧中。采用高腔中《红鸾袄》曲牌演唱,韵味各别,扣人心弦。被观众同行称赞为“阳红鸾”,评为“柔时象三春之柳,刚时如飞呜之锅,稳准若山鹰抓兔,矫健似雏燕腾空,一招一式,匠心独远,自成一家”。在川剧剧种中开创了旦角表演艺术的“阳派”,塑造出许多不同类型的感人艺术形象。

 

阳友鹤在《铁笼山》中饰演杜后

 

出演剧目


    30年代,阳友鹤在成都“新又新”大舞台编导主演了时装戏《灵魂的安慰》、《哑女与妖妻》、《农嫁女》等剧目,揭示反对富豪压迫穷人和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民追求幸福光明的渴望。
建国后,他热情投入戏曲改革工作。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与周企何合演《秋江》荣获演出奖和演员奖,并受到陈毅夸奖。他所演的《刁窗》、《金山寺》、《蹈蝉》、《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