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
2013-1-19、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尚小云遵循艺术规律,同时开展了对传统剧目的加工与新编剧目的创作。对于传统戏,尚小云或增头加尾,或连缀折子戏,或删繁剔冗,以使主题突出,情节完整,人物鲜明。他曾改编演出了《玉堂春》、《十三妹》、《梅玉配》、《詹淑娟》、《天河配》、《雷峰塔》、《春秋配》、《乾坤福寿镜》等数十个传统剧目。而对于新编剧目的排演,尚小云根据自己文武并俪、各行皆工的特长精心创造,在唱腔、扮相、表演、布景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造,极大丰富了京剧舞

《梁红玉》是尚派名剧。30年代末尚小云根据传统折子戏《战金山》等整理改编,从《玉玲珑》起,到《战金山》结束,名《梁夫人》。1950年前后,又予以加工,易名《梁红玉》。其中《许婚从军》的唱段和《擂鼓助阵》的擂鼓表演尤为精妙。后来,尚小云根据意大利籍清宫画家郎世宁所绘的香妃半身戎装像改进了传统的女靠,使梁红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
为了强化我国民族戏曲载歌载舞的特点,在尚小云的保留剧目中,常常采用昆剧的演法,有些场次整个按照昆剧折子戏来演。一些昆剧折子戏经他大幅度加工,成了京剧的常演剧目,而且都已成为尚派名剧,如《梁红玉》的后半出《战金山》,《汉明妃》的后半出《昭君出塞》,就是享誉最盛的艺术精品。
1962年,尚小云赴山东讲学,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东教学的讲稿》。其中对京剧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颇多精辟之论。比如,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云明确指出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将口法列于京剧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砚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系统阐述的京剧艺术大师。
1935年,由李寿民改编的全部《汉明妃》在北京首演。此剧由昆曲《出塞》发展而成。《出塞》是全部《青冢记》的一折。尚小云饰王昭君。在《出塞》中,他大胆采用了“文戏武唱”的方法,载歌载舞,声情并茂,把京剧旦行几乎所有的步法都组织进去了,还吸收了武生的身段动作。全剧充分反映了尚派饱满、强烈、清健、豪放的风格。其表演手段层出不穷,通过种种程式化的舞姿创造了一系列动态画面。他运用了大跨腿、大弓腿、大扬鞭、急搓步和上马时单足颠颤、垛泥、趟马圆场等动作,细致地刻画了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和边塞的荒凉。他塑造了口中曲子、盔上翎子、手里马鞭、身上斗篷的王昭君艺术形象,渲染了“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这“马上昭君”的载歌载舞,被誉为一幅幅活的“佳人烈马图”。
尚小云演这出戏,着意于区别“马下昭君”和“马上昭君”的不同点,注意“昭君上马”和“马上昭君”的神形变化。“马上昭君既要有人,又要有马,马是烈马,人是佳人;一身二用,神形兼顾”,真正体现了我国写意戏剧的精神实质。目前昆剧、京剧舞台上演出《昭君出塞》基本上都是按照尚派路数演出的。
《乾坤福寿镜》一剧,早年尚小云学自王瑶卿,是尚小云十分喜爱的一出拿手戏。原是清末四喜班珍藏秘本。早年此剧为四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尚小云的艺术达到了更高境界,他将《汉明妃》、《梁红玉》、《乾坤福寿镜》、《银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