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霞
2013-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吴玉霞,女,1959年10月出生,汉族,大专学历,无党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青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艺术、理论、新闻、出版等界别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及论文评阅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教育客座教授。 。1980年获首届全国琵琶比赛二等奖。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等演出中反响强烈。录有《情寄长白山》、《吴玉霞琵琶琴韵》、《千秋颂》、《敦煌古乐》等CD、VCD数十张;为《末代皇帝》、《风月》等电影、电视剧录制音乐,创作及首演作品有《春秋》、《古道随想》、《千秋颂》、《律动》、《风戏柳》等,发表文章和出版书谱《东瀛琵琶行》、《琵琶演奏曲集》、《琵琶演奏基础教程》等。
出生于上海普通人家的吴玉霞,是在10岁那年被少年宫的卫祖光老师选中,领进音乐之门的。如果说结缘琵琶是被选的,那么为琵琶痴狂则是她自选的。虽然家中几代无人习乐,但她通过一天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的苦练和琢磨,使自己的技艺一天天成熟,艺术修养一步步加深。
1977年吴玉霞从上海考到北京,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从师于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李光祖、吴国梁及卫祖光、杨承业、赵忠达,近年亦随林石诚、王范地等名家学习不同流派的作品。在一个个前辈的艺术滋养下,历经多年贯穿始终的艰苦训练、博采众长,她终于成长为技艺出众、风格独具的优秀琵琶演奏家,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的艺术风格。
吴玉霞的指导老师、著名琵琶演奏家李光华曾评价:“玉霞的演奏有时如水墨,愈晕愈淡,渐至无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呈现出强烈的文化韵味,这点正是玉霞迥出于时辈而又为同龄人所不及之处。”而她“轻炫技、重境界”的艺术追求,也在舞台上下得到认可。在她1992 年首次赴台演出时,台湾媒体盛赞她:“演奏琵琶曲调早已超越只注重于琵琶演奏技巧和旋律优美的阶段,进入了琵琶曲调的核心,探索曲中主角的内心世界,再以卓越、巧妙的琵琶弹奏技巧,尽善尽美地诠释出那份情感,丝丝入扣,每每令听者动容,难以忘怀。”
作为当代琵琶演奏家中的佼佼者,吴玉霞经常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以精湛的演技和丰沛的激情打动无数观众,赢得广泛赞誉。多年来,她的身影既出现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辉煌的舞台,也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长征颂——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等重要演出中,并随中央民族乐团遍访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将中国民族音乐传遍世界各地。
身为演奏家,只有不断在舞台上与最广大的观众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艺术服务于大众,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但在社会转型期,艺术家也面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考验。一些人承受不住人们对艺术的疏离,对艺术的追求渐渐淡了;也有人似乎忘记艺术家应尽的责任,变得十分功利。而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吴玉霞一直把服务大众、回报社会视为己任,多年来积极参加乐团的各类演出和文化三下乡等条件艰苦的基层演出。她经常说:“自己有责任为改变文艺界一些急功近利和不良风气做出表率;也有信心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
从改良到借鉴 痴迷艺术创新发展
吴玉霞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多年来,她抵御着外面世界的诱惑与纷扰,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在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中,不断探出敏感、灵性的艺术触须,捕捉可为琵琶增色添翼的有益元素,对琵琶的演奏曲目、技巧、风格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与创新,从而进入琵琶艺术的自由王国。
武曲文弹,是她超越传统审美、使老曲焕发新声的另一种形式的探索。琵琶从演奏风格上有文曲、武曲之分,《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武曲,取材于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虞姬生离死别的一段故事。而吴玉霞将身为女性对这一悲情事件的理解,融入到有违传统的演奏手法之中,在演奏中把武曲的刚劲有力、粗犷豪放与文曲的曼妙空灵、轻柔细腻融为一体,使听惯这首名曲的人也感到耳目一新。著名音乐评论家田青认为:“吴玉霞的琵琶独奏曲《霸王卸甲》可以说是经典传统曲目的代表作。吴玉霞多思敏求,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在舞台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