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赵季平
2012-12-2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日报:举例来说,《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描写一个艺术家的影片,但又各自不同,你是怎么判断、运用音乐来赋予它们不同的内核?

  赵季平:就拿电影《梅兰芳》来说,它的音乐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很累,也很愉快,后来这些音乐被陈凯歌比喻为“风情万种”。

  我认为《梅兰芳》配乐创作的重点是在揭示人物的内心,而不是渲染剧情气氛。怎么做呢?跟《霸王别姬》的程蝶衣相比,《梅兰芳》偏重于描写梅兰芳凡人的那一面,梅兰芳一生都在追求做一个平凡人,我们正是试图用音乐挖掘他内心作为平凡人的东西。《霸王别姬》音乐的京剧元素比较多,而《梅兰芳》用的是音乐的展开性写法,从京剧中抽取一些元素,加工成为纯音乐。

  《霸王别姬》可以用悲凉的京胡和箫,《梅兰芳》就不好这么用,而是应该强调梅兰芳作为一个凡人他内心的孤独,去写他的日常生活和他的艺术的关系,其实对每个艺术家来说,这种孤独都是可贵的,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沉静的东西、内心的空白。

  还有,《梅兰芳》中另几个主要人物与梅兰芳内心的互动形成不同的主题。像邱如白,他与梅兰芳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而孟小冬和福芝芳与梅兰芳之间则是爱情的主题。每一个主题的音乐特色都不一样,整个电影中音乐很少渲染气氛,而是围绕人物关系和内心发展走。

  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让陕西主人公唱咏叹调,民歌的感觉仍然在

  作为生活在西部的作曲家,赵季平,他不断地考虑地域与突破地域的问题、民族与现代如何结合的问题。

  广州日报:对于您的作品风格的定义,更多民族还是更多现代?

  赵季平:应该说是民族与现代的结合。打个比喻,你所用的语言是母语,而修辞手段可以是很多样的手段,应该这样来理解。有时候修辞手段占的比例可能多一点,但不代表你说的就不是母语了。但不能用“民族”与“现代”各占了百分之多少来计算。

  广州日报:最近排演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您说要把交响音乐和陕北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都有哪些特别的处理方式?

  赵季平:要说结合就是多种音乐的结合,很重要的是包括它的陕北民歌怎样运用上面。我们在民族乐的基础上注重新的创作,让一个陕西主人公唱咏叹调,但写出来的东西不能让人听了以后感觉民歌的很多东西没了。再一个包括你的和声的点,你的和声语言要和民歌的定义有一种内在的结构上的和谐,不破坏原来的风格,要让整体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

  广州日报:您大部分作品里面有一种西部的气度,您是怎么提炼与深化这种地域的色彩?

  赵季平:上世纪90年代出现西部的气度这个说法。我觉得西部东西有它的大气,它是开放式的。西北风在当时起了很好的作用,西北风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当中出现的,那种豪放、那种开放的姿态很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北风慢慢地消失了。

  为歌唱家做嫁衣

  谭晶、王宏伟唱着他写的歌走向顶级殿堂

  作为谭晶、王宏伟等歌唱家的合作者,赵季平为这些歌唱家量身打造的作品将他们推上了顶级的殿堂。

  广州日报:您有很多歌都是为谭晶量身定做,您如何评价您的合作者谭晶?

  赵季平:谭晶是中国一个非常优秀的歌唱家,她是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一种结合的典范,我们合作了几个作品,最新的就是《感恩祖国》。

  广州日报:王宏伟也是您的合作者之一,你怎样看待他的声音特点?

  赵季平:跟他也是多次合作了,非常棒。《米脂婆姨绥德汉》里他的唱段也是我根据他的声音去写的。他是难得的中国男高音,高音特别好,中声区也很好。

  广州日报:他在里面一开口就能唱一个HIGH D出来,这也是你当时写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的吗?

  赵季平:这不是为了高音而高音,更多的是考虑到他声音的潜质来表现人物。这种高音是一种高腔,更多地展现了陕北民歌这种高亢、荒凉,有一种西部黄土高原的色彩。

  广州日报:您创作过很多传唱度很高的歌曲,这些歌曲有什么必要的要素?

  赵季平:这种传唱的频率一定要高,首先一首好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然后它要有好的歌词、好的演唱,有一度创作的优秀组合?又有二度创作的优秀组合,这样出来的品质就很好,它就可能打动老百姓,就可能传唱。

  部部经典过耳不忘

  电影配乐:《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