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
2012-12-1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注重人文精神
马友友说,世界有这么多人种,这么多不同的语言,今天他可以以中文和中国人交谈。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思想;可以以法文和法国人谈话,知道法国的历史背景,这其中就蕴藏著无限的乐趣。而且,他认为音乐和历史、哲学、文学、人类学一样,由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人演奏有不同的风格;这是音乐与其他学术相通之处,也是音乐迷人之处。在哈佛念书时,马友友也接触了许多中国古籍,像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都是他喜欢的。问他最喜欢《红楼梦》里的那个人物?他笑嘻嘻的说“贾宝玉”。为什么?“因为有很多女朋友!”说罢他自己就大笑起来。
独具中国气质
马友友认为自己来自中国家庭是很“幸运”的。父亲严格的生活教育,使他在远离中国社会这么久的日子,还是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他说:“说中文的机会太少了!和爸爸妈妈说,和姐姐说,教一点点给儿子和女儿,其他就没有机会了。”因此他说,多来台北是好的,至少可以使国语说得“溜”一些。小时候,马博士规定儿女在家一定得说中文,吃饭时要叫得出菜的名字才能动筷子;写信要写中文才回信;因此友友虽然没有长时间生活在中国人的土地,国语却说得相当不错,甚至极不愿意说话中夹杂英文。这样的背景使他在国际乐坛中能独享有儒雅、清新的中国气质,再加上天分和努力,成为少有的、不参加任何世界音乐大赛就扬名世界乐坛的音乐家。
生活感受深刻
马友友非常强调生活。他喜欢朋友,喜欢不同的生活方式,喜欢尝试新鲜。他有许多不是音乐家的朋友,因为从他们那儿可以知道许多音乐之外的事。三十二岁的马友友对生活是很有感受的:“年纪愈大,角色愈多,责任也就愈重。以前我只是父母亲的孩子,后来我成为人家的丈夫、孩子的爸爸,又是音乐家。我要扮演的角色愈多,责任自然也愈重,但是我不排斥这些,因为这是人生过程中一定要面对的。而且我也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不同的乐趣,这就是生活。”
笑里心思无数
友友很爱说笑,也很爱笑,他说:“生活已经这么忙碌了,不笑怎么办?多笑才会愉快,才会忘掉烦恼。”这就是马友友,一位音乐成就让中国人骄做、舞台下却天真、率直、温柔、可爱的音乐家。他表现在各方面的干练和璀璨光华,真不愧乐评家给他的“伟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