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方佐
2012-12-14、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在神秘西夏王国首府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东面坐落着一座明代的屯兵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横城堡”。1994年横城堡因拍摄反映西夏历史的影片《贺兰雪》而得名西夏城。
今年72岁的华方佐工作生活在这座充满了西夏文化的城中。这位年过古稀的艺术家致力于西夏乐舞研究已达25年之久,即使在本该退休安度晚年的时候依然难以忘怀自己未圆的西夏乐舞梦,重新“出山”组建了一支西夏女子乐舞团。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定都于宁夏银川的西夏王国仅仅存在了190年,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大军所灭。与此同时,作为宫廷娱乐的西夏乐舞也随着它所依附的西夏王国成了千古之谜。
1983年,在自治区文化厅民族艺术处工作的华方佐前往甘肃敦煌考察,挖掘西夏的乐舞资料。
1985年,他创作了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西夏题材的歌舞《西夏女》,虚构了一个西夏女子爱上宋朝边将的故事。
1986年,剧本搬上舞台演出,获得当年宁夏创作剧目调演“金凤奖”。
1987年,《西夏女》受邀到北京表演,媒体和观众对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舞蹈家协会特意为《西夏女》举办了讨论会,将舞剧的宣传推向巅峰。
然而,华方佐的西夏乐舞研究就像一条抛物线,到达顶点后立即下滑——从那之后,缺乏有关单位的支持,缺乏排练场地和演员,西夏乐舞陷入了14年的沉寂之中。
继2000年华方佐为西夏王陵创作了一台西夏乐舞《夏丰遗韵》并得到很多港澳台观众的称赞后,2003年,由于赞助单位——生产锅炉的银川三新集团经营不景气,演出团队被要求“放假”,从此再没“上班”。“估计服装道具都还在西夏王陵的仓库里堆着呢,也不知道老鼠有没有咬坏那些美丽的衣裳?”华方佐说。
这次失败让华方佐失望至极。“如果坚持不到底,我宁愿不搞!”
所以,当西夏城的老板邀请他“再次出山”时,华方佐拒绝了。“东线旅游还没有开发出来,连公交车都没有,旅游不景气,观众少,而文艺团体又是一个无底洞,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民营企业能否坚持到底?”这是华方佐的顾虑。
然而,老板的“三顾茅庐”最终还是将他推上了“战船”。之后,他将家搬到了西夏城,吃住在这里,陪着演员排练。
据了解,乐舞团现有演职员39人,都来自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和陕、甘、宁等大中专院校的音乐舞蹈专业。
“他们都很年轻,没有舞台实践经验,而且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西夏乐舞,但是他们却对西夏乐舞充满兴趣。”华方佐说。
经过8个月的封闭培训,年轻的演员们基本掌握了长达3个小时的乐舞节目。乐舞团利用艺术形式展出了仿古编钟、拍板、笛、箫和扬琴等西夏时期的乐器,并用舞蹈《迦陵频伽》表现了妙音鸟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用舞蹈《党项野战歌》表现出女兵们在广袤的草原中为国而战、不怕牺牲的尚武精神。
“我创作这些节目,主要是根据西夏石窟壁画、雕塑造像、佛经版画、寺庙石碑,而且我还专门去被认为是党项移民区的四川甘孜一带考察挖掘留存的乐舞遗风。”华方佐说。
节目排好了,但是演出市场却正如华方佐所估计的那样并不理想。票价从168元降到98元,但是外界的经济环境依然导致观众“稀稀拉拉”。“有一次我们是40个人为4名观众演出。”
从去年8月2日首演以来,西夏乐舞团已经演出了118场,然而对于西夏乐舞的明天,华方佐心存忧虑。“宁夏的演出市场跟其他省份没有办法比,别人全年都能演出,而宁夏一年有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