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历代琴人录6:明清两朝(3)
2012-11-11、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云志高(约公元 1644 年 — 公元 1715 年)字载青,号逸亭,广东文昌人,清初琴家。

  云志高四岁丧父,六岁被乱兵所掠,漂泊异乡,被福建一周姓人家寄养成人。他初学书法,后专心学琴,把漂泊异乡,母子失散之情寓于琴中。

  云志高曾游访吴、越、齐、楚等地,并到北京拜访宫廷琴师金陶。他于金陶声调相合,甚是相投。后与金陶相处两年,尽得金陶琴学之秘。

  后来,云志高辑《蓼怀堂琴谱》,收 30 曲。这 30 曲,都是云志高与金陶二人的传谱。


  四十、徐祜

  徐祜(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字周臣,清初广陵派琴家,是广陵派创始人徐常遇的长子,江南二徐之一。

  徐祜曾帮助其父徐常遇校勘出版 《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康熙年间,徐祜与其三弟徐 祎 共同到北京报国寺,“拥弦角艺,四座倾倒”。一时北京琴界盛传“江南二徐”之名。二徐也因此在畅春园得到了康熙帝的召见。


  四十一、徐祎

  徐祎(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字晋臣,清初广陵派琴家,是广陵派创始人徐常遇的三子,江南二徐之一。

  徐祎曾帮助其父徐常遇校勘出版 《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康熙年间,徐祎与其长兄徐 祜共同到北京报国寺,“拥弦角艺,四座倾倒”。一时北京琴界盛传“江南二徐”之名。二徐也因此在畅春园得到了康熙帝的召见。

  在徐常遇的儿子中,徐祎的成就是最大的,《扬州画舫录》中称“扬州琴学以徐祎为最。”时人也曾用唐诗“一声之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形容徐祎的琴艺。

  后来,徐祎之子徐锦堂,继承了徐祎的琴学。


  四十二、徐俊

  徐俊(公元十七、十八世纪)字越千,清初广陵派琴家,徐祺之子。

  徐祺的《五知斋琴谱》编成后未能出版。五十四年后,徐俊在安徽遇到了周鲁封(字子安)。二人因琴成为知音,时人誉二人为当世之伯牙子期。所谓“越千有谱,子安能考订玉成。子安善琴,越千能推敲而属和。”

  在周鲁封的帮助下,徐俊终于把《五知斋琴谱》刊行于世。


  四十三、王泽山

  王泽山(公元十七、十八世纪),清朝琴家,金陶的传人。

  金陶晚年隐居西湖时,王泽山闻名而往求教,被金陶拒绝。王泽山就每天在金陶的门外听金陶弹琴,以期学习。一天,王泽山突然听不到金陶的琴声了,于是就推门进去,发现金陶卧病在床。王泽山就在金陶家细心侍护。金陶终于被感动了,收王泽山为弟子,并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传给了他。

  从此,王泽山成了金陶的传人。以后,王泽山又传琴予李玉峰。


  四十四、小野田东川

  小野田东川(公元 1683 年 — 公元 1763 年),清朝时期日本琴家,是东皋门人杉浦琴川的弟子。

  小野田东川从杉浦琴川学琴后,开始以授琴为业,教出了不少学生,对虞山派琴学在日本的流传起到重要作用。


  四十五、汪绂

  汪绂 (公元 1692 年 — 公元 1759 年)原 名汪垣 ,字灿人,号双池,又号重生,江西婺源人,清朝画家、琴家。

  汪绂博综儒经,著述颇富。晚年到闽中,在枫岭、浦城之间设馆。他所绘山水、人物、花鸟,精细适异聚工,但无款识,为后人所罕。

  汪绂亦为琴家,编有《立雪斋琴谱》,并有《九声诵》、《读书引》、《舞雩春咏》、《湘灵鼓瑟》等琴曲作品。


  四十六、曹庭栋

  曹庭栋(公元 1699 年 — 公元 1785 年) 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 山 居士,浙江嘉善人,清代画家、养生学家、琴家。

  曹庭栋的养生之道,浅近易行,主张和情志、养心神、慎起居、适寒暖,对节饮食、调脾胃也非常重视。

  曹庭栋“绝意进取,闭门读书”,以绘画知名于世。

  曹庭栋从小学琴,精通律学。他总结古代律书之所以“论者纷纷,卒无定法。”是因为“论律者空言其理,而不能施于用。以指法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