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歌唱方法浅谈
2012-4-18、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的感觉。有一期〈音画时尚〉,甲丁和金铁林做嘉宾主持,甲丁口无遮掩,李谷一在后台与他说的大实话,他尽不假思索和盘托出:“李谷一老师说,他们(学院派)不会唱歌。”当时金铁林一笑莫语。 李谷一讲的的确是实话。学院派歌手的最大弊端就是只重视声音的共鸣,藐视观众的共鸣。其性质是形而上学的。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就曾批评文人只注重文采,故弄玄虚,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究其根源,与我国声乐教育体制有关。延用四五十年代的老古董,已经与时代不同步了。传统固然必不可少,创新也势当必行。音乐教育家应该解放思想,不能固步自封。 通俗,民族,美声,只是三种不同的唱法,不能等同于三种风格。演唱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李谷一的歌,你很难准确说是哪一种唱法,似乎都有,又似乎都不象。这正是李谷一的高明之处。我认为李谷一的歌唱方法,是以民族唱法为主料,通俗唱法为辅料,美声唱法为调料,这正是她大部分歌曲的显著特征。(当然,有时为了追求菜肴的丰富性,个别歌曲口味有所偏重。)所以,评价李谷一是民族声乐艺术家是准确的。 发声的方法不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是“老中医”,一方治百病。它应随着音乐作品本身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歌为词唱,声为情发,所谓情到深处“曲”自成。用一种方法解决诸多问题,是教条的,形而上学的。其结果只能是千“歌”一“调”,空洞乏味。美声的不一定全是阳春白雪,通俗的不一定都是下里巴人。美妙的音乐应该是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三种唱法”是歌唱演员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的技巧和方法。歌唱演员在处理音乐作品时,应创造性地把握和体验自然和社会生活,按照艺术的自然规律来创造艺术形象,利用一切技术手段完美地体现创作意图。我很赞同音乐界提出的“现代唱法”。说李谷一,李双江,是现代唱法的杰出代表。我认为,现代唱法的宗旨就是三种唱法应根据作品本身的特点,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将三种唱法完美的结合起来。李谷一的演唱,清纯,明亮,甜润,有韧性。这与其良好的把握了三种唱法的精髓是分不开的。听李谷一的歌,从头到尾,气息通畅,这是借鉴了美声的发声方法;听李谷一的歌,亲切自然,象与人徐徐而谈,这是吸取了通俗唱法中,贴近生活,注重情感宣泄的优势;听李谷一的歌,清澈,甜美,明亮,这是她立足与民族唱法和戏剧唱法的根本所在。 李谷一在演唱技巧上,是以歌为“本”,以法为“辅”,以“歌”取“法”。不故弄玄虚,技巧始终为“我”服务。所以,听她的歌,感情炽热真实,声音饱满流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象山谷一溪泉。你听她唱〈永远不能忘〉,〈心中的玫瑰〉等歌曲,就能察觉,三种唱法在作品中结合的多么完美,环环紧扣,相得益彰。〈年轻的朋友〉,〈迎宾曲〉中的“啦......”的唱法,简直就是“花腔”。戏曲中“托腔”的运用,更使歌曲本身充满浓郁的韵味,如〈知音〉,〈五月花正红〉,〈明月之夜〉〈家乡茶正浓〉等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中的“军民鱼水情谊深”一句,真是声断情不断,不绝如缕。不一例举。六十岁的李谷一能唱到今天,仍保持着良好的音色和迷人的魅力,可见她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现代唱法”在音乐界,只是一种提法,尚未形成共识。这恐怕是音乐人的意识形态在作怪。“现代唱法”是中国歌坛未来发展的方向,或许还要过上十几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李谷一”,“李双江”的现代唱法对我国歌坛的巨大影响力。当代美国流行乐坛,就是一个百花盛开的乐园,那些久唱不衰的佳作,从来都不是建立在哪种唱法上 的。〈铁达尼号〉等主题歌,是建立在风格上,而不是固步在唱法上的。 中西合壁,土洋结合,本身就是“现代唱法”的集中体现。胡松华在〈艺术人生〉中说施洋“肥”,开民族花,一语道破了现代唱法的精髓。既然是中国歌曲,就应该立足与本土,根据本土的土性,选择适于本土生长的洋肥,这样,“民族之花”才开的鲜艳长久。听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会,看出她正向这方面努力,可惜没有李谷一运用的那么从容自如。感觉声音很扁,气息很憋,原因就是过与强调声音的共鸣,而没有立足与民族的根本。李双江曾说过,不要学假洋鬼子。现在流行的“民美”,“民通”,本身提法就不科学,应该立足与作品的本身,为“歌”而“唱”。不应拿唱法去套你要演唱的歌曲,这种只注重形式客体,忽视内容主体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 2004 年 4 月 8 日 (楚男公子) Tenore:李谷一何时又会了美声?我70年代就听她唱,她从湖南花鼓戏班子起家,是典型的民族唱法,而且在最近的电视采访中她在与歌友的同台交流中,很是鄙视美声,本文作者对李研究不够啊。李有一种心态。80年代初她住中央乐团宿舍,与我国当时最著名的指挥家李德伦为邻。她在北京进修时常被学院派的看不起,尤其是那些美声学生。李德伦在给我们讲课时公开就说过,李谷一不是洋嗓子,唱不了西洋歌剧。李出名后,对这段经历始终耿耿于怀,说她唱美声,懂美声纯属给她贴金,她也不会领这个情。 cunan1184:你错了,我所说的美声,她的确学过,但她是为她演唱的歌曲服务的,是为她民族唱法服务的,《永远不能忘》就是借鉴美声的一些东西。另外,最近,歌手大赛播放的《玫瑰三愿》,是她的早期作品,这样的作品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可是她这种作品后期很少唱,我研究李谷一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说我对她了解少,我可不服气啊,她不是美声我承认,我说的是她的作品里借鉴了美声中的一些音素,你可不要曲解了。 Tenore:她借鉴的是戏曲。那与美声何干?你可曾听她正规地唱过一首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跟着钢琴“喔喔”地做做发声练习那不叫美声。说到“服务”的问题,把戏曲里的精华拿来就足够了,她们本来就属同一根枝儿上的。李谷一是我非常喜欢的民族歌唱家,1979年后半年文化部曾掀起批判她“气声”的一次风波,缘于那首著名的《乡恋》。李那阵子情绪上陷于低谷,再到首都体育馆演唱,也带着情绪。我曾给她写过信,坚决支持她的演唱风格,并得到她回信,那时侯全国她有很多的支持者,《乡恋》事件反给她壮了名声。李谷一难得之处就是性格倔强,不人云亦云,也不畏权势,她性格中的这些特点使她有时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人。仅就歌唱艺术而言,她是一位在民族乐坛上颇具影响力的人,但争议也较小,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保持了她纯正的民族唱法特色,因此得到听众和行家的喜爱。从目前看,凡步金铁霖之后尘搞所谓什么“通”唱法的那些演员都无法达到李谷一的水准。李本人对她这位前夫的理论也未听到有关赞赏之说,也未见到她去实践。楼主对李的研究使人敬佩,我也丝毫不怀疑你对她的关注和较深刻的跟踪了解,但我不同意的是李竟然会唱美声之说。一定要这样说,未免有些牵强了。 cunan1184:我一再强调,李谷一没唱过你说的传统上的美声,但在她的早期作品里,的确借鉴了美声的一些发声方法。《永远不能忘》,《玫瑰三愿》,《教我如何不想她》不知道您听到过没有,作品是最有发言权的,当然,她的这些美声的发声方法是为其民族唱法服务的,说李谷一是美声唱法当然会贻笑大方的,这一点我是清楚的。 hotchina:我觉得,她的唱法就是很自然的唱法,是很健康的有气息支持的流行唱法.也许当时的中国人觉得新奇,我的感觉和现在西方音乐剧的发声一样,带有气息支持的健康的 流行唱法.没有那么多发声规则去约束她,她自己唱的舒服,大家听着也自然,皆大欢喜.既然大家都高兴了,还去非要把她的唱法往自己所谓的哪个发声派别上靠 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