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记忆南宁
2012-4-17、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虽是生平第一回到广西,但好像并不陌生,那原因固然是主人的热情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但也因为脑海里已有的记忆在不断回放。

最早的记忆,是在小学。不记得是语文课还是地理课上,老师讲到桂林,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于是心向往之,总想看看这“甲天下”的模样。年纪稍长,又读到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黄山谷“桂岭连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这些诗句,更醉心于广西山水之美。年更长,读了《桂海虞衡志》,这才知道早在北宋,范成大就已有“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的评断。韩愈的诗句虽好,但他似乎未曾到过广西,罗带玉簪之喻,当系凭书本或耳食之言辅以想象结撰。范成大则生于东吴,北抚幽蓟,南宅交广,西使岷峨,东南西北都跑到了,而且每到一处无不登览。有了这样广阔的视野,更兼范氏的博学多识,斟酌比较,评断应当可信。及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因独秀峰下一处摩崖石刻的发现,证实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实出于南宋嘉泰年间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的王正功的诗句。不过,人生的阅历,使我不敢轻信“甲天下”的赞誉。登过泰山、衡岳,游罢黄山、九华以及川中、西北诸名山,但觉或以雄浑,或以泉石,或以奇诡,或以云水,各尽其妍。桂林山水,从各种影像资料看,或许特以清奇秀丽骄人吧。但毕竟不曾亲历,因此,广西山水之胜,一直盘桓于心,期待证实。

后来的记忆则是刘三姐的传说。歌剧《刘三姐》和电影《刘三姐》都是在大学读书时观看的。三姐的美丽和动听的歌声多少年后仍于脑际挥之不去。一说广西,就会想到刘三姐。“文革”中,听说扮演刘三姐的黄婉秋也被反复揪斗,很为她惋惜。但那时,除了几台“样板戏”的演员得到庇护,比她更著名的艺术家也都同遭噩运,她又岂能独免?

经历了一场“文革”,对刘三姐这个艺术形象,也有了另外的想法。《刘三姐》上演的时候,正是最高领导提倡“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之后。我那时在大学读书,便很为“历史上总是知识少的年轻人打倒知识多的老年人”、“真理在手,所向披靡”一类口号所迷惑,曾做过把老师赶下讲台,学生自己讲课一类傻事。同老教授们相比,我们是年轻人,是“卑贱者”;但同工人、农民相比,我们又成了“最愚蠢”的“高贵者”了,所以,又要不断作践自己。两面为人,都不轻松,都受着内心的煎熬。那时,知识似乎已成罪恶。几乎所有艺术领域都在尽量贬斥专业艺术家的水准,而“大跃进民歌”“农民画”等等则无一例外受到了言过其实的赞美,其目的则大致就是内部传达的,要“剥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资本”。《刘三姐》适逢其时,创作的指导思想也就难免时代的印记。剧中对三位“秀才”竭尽讽刺嘲笑之能事,正是要证明“卑贱者最聪明”的所谓“真理”。不料到了“文革”,“高贵者最愚蠢”、“剥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资本”等口号又已过于温和,那时的口号是“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全面”,就是要包括上层建筑各个领域,而刘三姐的扮演者也因为一剧成名,变成了“专政”的对象。时耶?命耶?人祸?疯狂?至今未曾说清,或许有意安于含混,可以免得偶像的破灭?“文革”后,听说此剧又曾一度上演,又曾打起著作权的官司,那时很想把这些想法同广西的朋友交流,待到时过境迁,渐渐也失却了兴趣。直到真要到广西去时,这些念头才又在脑中回放出来。

对广西的另一些记忆,是广西的资源。这些零星的印象大都是从《桂林风土记》《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一类笔记中得来。现在一些人很喜欢讲“国学”,但一讲还是《语》、《孟》,好像这些东西真还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般。这在我看来直是笑谈。以我的愚见,这类方物笔记,远比那些道德说教有趣得多也有用得多。可惜本来就不多的这类书,肯去读读的人就更加稀少了。这些书中描述的广西资源实在丰富得很,无论人文、山水等旅游资源,还是各种动、植、矿产资源,若是妥加开发,哪一样不是一篇大大的文章?想到要去广西,“懒妇”“香鼠”“风狸”“秦吉了”“鹦哥舌”“余甘子”……这些引人的名称又浮出脑海,不知是否有缘相见。

  • 声乐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发声练习及练习曲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

    唱美声如何练好稳定的气息
    1.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

    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
    在繁多的声乐作品中,最难以驾驭和演唱

    怎样唱好一首歌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有的甚至

    声乐教学 李谷一歌唱方法
    不管什么唱法,首先一点是要人产生愉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