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勇谈古筝艺术教学中的“传业、授道、解惑”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古筝艺术在最近几十年发展迅速,从古筝乐曲的创作和传奏,专业到业余研习古筝的人数,各类级别的古筝艺术培训中心的成立和运作,古筝制作业的研发与猛进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得出古筝业发展蔚为大观的状貌。在古筝艺术发展前景看好的同时,难免也有些忧患。比如在各大城市成立起来的各类级别的培训中心,它们应社会的需求冒出,势如雨后春笋。这些机构中任课教师水平高低不一、教学方法的优劣差异、培训费用的参差混乱,等等各方面,造就了一个相对混乱的“文化性”服务市场。这其中还包括教师自己以个人名义带学生,种种因素考评起来,其中混乱可想而知。本文从古筝的教学实践出发,从教师传业、授道与解惑等不同层面,来探讨常规的古筝艺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传输哪些艺术信息,又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去传播这些相关的艺术信息,以帮助教师掌握一种更好的教学法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
任何一门乐器的学习都讲究一个系统和完善的过程,古筝自然也不例外。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信息是很多的,什么时间、阶段安排什么样的内容,通过怎样的表述方式等等,都是教师一方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古人曰:师者,传业授道解惑者也。教师在古筝教学中,应该传何种业?授何种道呢?或者说教师究竟应该向学生传输哪些相关的艺术信息呢?这里我以常规教学为例,指的是处于学习乐曲阶段的学生的教学,而把初学者的教学先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内。我认为常规的古筝艺术教学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古筝演奏法;第二,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关音乐知识;第三,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包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括正确的弹奏技法的,怎样表现等等,这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
正确古筝演奏法的传授
正确的演奏法涵盖的内容并非仅仅在于掌握好指法问题,还包括基本演奏姿势、基本手型等方面。古筝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姿势加以引导,时刻注意到学生的弹奏姿势、手型以及基本的指法,要时刻加以规范的指导,并对错误的方面加以提示和矫正。这是弹好古筝的最基本的前提。在古筝演奏中,演奏姿势讲究松弛自然,它包括手指、手臂、肩部乃至整个形体上的自然,如果这些部位或者某个部位紧张起来,多会对古筝的弹奏造成不利。比如因为高抬肘、架着膀子弹琴,影响了某些部位的自如运动,如手指。手指的紧张又影响了弹奏的速度或者声音的质量等等。这些环环相扣的不利影响构成了古筝弹奏中名副其实的“恶性循环”。如果教师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们在演奏中的一些职业病,更严重者会让学生在过度紧张中造成肌肉疲劳乃至损伤,这就得不偿失了。
在指法方面,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弹法,这些不仅仅包括古筝的弹奏技巧、揉奏技巧以及摇指奏法等各种弹法,还包括右手弹弦与左手按弦的位置,手指触弦的方法乃至指序的安排和运用。一般来讲,初学练习者弹弦的位置保持在距离前岳山3-5公分的距离内。在小孩子的教学还有必要在面板上贴一条与前岳山平行的带子,以便规定好手型。古筝这件乐器音色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取决于触弦的位置,同一根弦,近前岳山处音色干瘪单薄,近筝马处则相对柔和松透,而最佳的位置则在有效弦长的八分之一处。然而,触弦的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要看乐曲的要求。比如客家筝曲《出水莲》,它需要根据音乐、风格等要求不断变换触弦点,以求得不同的、变化多端的曼妙音色。触弦方法,在古筝的弹奏无非是提弹法和夹弹(压弹)法。但这只是弹奏的最基本形态或方法,如果具体而论又包括很多种复杂的技巧,比如提弹可采用贴弦提弹法、离弦提弹法,夹弹法又分为贴弦夹弹法、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