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古筝典故潮州音乐在上海
2012-4-16、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论语》中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描述,孔子还曾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可见音乐(韶乐)有多大的魅力。本文所写的是潮州人在上海发扬光大家乡音乐的故事,他们在艰难困顿中,仍时时从音乐生活中获取快乐。这种来自民间的非功利的艺术活动,令人感念不已。这在今天,实在也有发扬光大的必要。

乡情与乡音——

人们常用“凡海潮到处就有潮人”来形容广东潮州人的足迹遍四海,而潮州人自己又加了一句:“有潮人处即有潮乐”,以喻潮人视潮乐为魂魄的感情。潮州音乐以它形式灵活乐器可繁可简的特点,增强了它的普及性和传承性。1993年和1999年在汕头举行的两届国际潮剧节上,有来自洛杉矶、巴黎、悉尼等地的潮剧团,不少演员以英语、法语为母语,有的根本不会讲潮州话,可出演潮州传统剧目却十分投入,倾注了浓烈的乡情。“不会讲潮州话,会唱潮州戏”成为一时佳话。

在上海,早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就有了潮州会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潮人在沪从事工商各业,居留人数近二十万,租界内外亦已形成多处潮人居住相对集中的所在,其中尤以八仙桥、九亩地(今城隍庙附近)一带为著。人数众多,住地相近为潮州音乐的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一些潮乐爱好者相邀聚合演奏交流技艺的民间音乐组织纷纷出现,这是潮州音乐在沪发展迅速、影响剧增的时期。著名的潮州音乐乐曲如《过江龙》、《海棠花》也在此时由百代公司灌唱片发行。据现已86岁高龄的原上海潮州国乐团团长、上海筝会会长、古筝名家郭鹰回忆,他1934年来沪后即听过郭沧洲弹古筝、郭豫立操琴的《过江龙》唱片。

潮州音乐在上海得以超越地域局限而赢得不少非潮籍人士的钟爱,这应和潮州音乐丰富多样的变化,以及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密切相关。潮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以及演奏形式、演奏风格的变化,可以演绎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丝1 2 3 4 5 6 下一页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等等迥然各异的音乐品种。演奏时以大鼓指挥,配以大小唢呐、洞箫、椰胡、秦琴、三弦等管弦乐,时而是雄壮粗犷的大锣鼓,时而是悠扬悦耳的管弦乐声,刚柔相济,撼人心弦。二弦、三弦、椰胡、提胡、竹弦、小笛等等乐器的组合则用以演奏弦丝乐。这种组合轻灵便捷,可多可少,三四人到十余人均可表演,是最具群众性的室内轻音乐。弦丝乐乐曲有的含蓄蕴藉,有的优美典雅,《寒鸦戏水》即其中代表性乐章,演奏得好真令人有绕梁三日之感。

初登大雅堂——

沪上潮乐的民间组织“新潮潮乐丝竹会”活动时期,正值国难当头,上海先是沦为孤岛,继而全面陷于敌手。丝竹会中不少人因战争失业,生活困顿。年轻的郭鹰就当过小学教师,跑过单帮,画过扇面,搞过活动广告,收入极不稳定。即使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他们仍不离不弃,坚持每周两次在桃源坊二号客厅演奏心爱的潮乐。反复的合乐令郭鹰对潮州弦丝乐曲娴熟于心,从而将不少乐曲整理移植为潮州筝曲,形成可以独立演出的曲目。

1941年,郭鹰见一些江南丝竹、古琴民乐家相继在兰心大戏院举行独奏音乐会,不觉跃跃欲试。他想,古琴演奏能开音乐会,我这古筝不也一样可以!仗着年轻气盛,又有丝竹社朋友们的支持,他也在“兰心”举办了一次古筝独奏演出,把旖旎委婉扣人心弦的《寒鸦戏水》、《一点金》、《平沙落雁》等潮州筝曲介绍给上海听众。这是古筝第一次不再作为伴奏乐器而作为主角登上中国现代音乐的大雅之堂。

1947年经友人推荐,郭鹰为上海文化电台演奏古筝。志在弘扬潮州音乐的他和电台约定:我义务演奏不收你们钱,你们也不要在这个时段做广告。电台欣然同意,并为他安排了最佳时间:每天21:00-21:30分。自此,优雅华丽的潮汕筝曲每每在晚间此时流淌在上海弄堂里、大街上,过路者不觉驻足倾听。短短两个月,郭鹰收到了大批听众来信,有年老的,有年轻的,有上海的,还有

  • 古筝教程
  • 本类人气排行:
    业余古筝考级通过最高级是
    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艺术几乎一窍不通

    中国音协全国古筝演奏考级
    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水平考级教材《

    古筝名曲《长相思》
    好长时间没有沉下心来听一首曲子了,有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考
    一级:1、小剪剪花 河南曲子曲牌 曹

    古筝初学者,购买古筝后,
    古筝初学者,在购买古筝后,一般都会面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