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我们的那些清丽歌声_经典电影歌曲回顾(下)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共和国初创时期,人们建设热情高涨。电影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并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充沛的激情和对新生活孜孜不倦的歌颂,是这个时期电影和电影歌曲的特色。
《祖国的花朵》
新时代小主人幸福生活的画卷,通过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相互关怀,共同进步的故事,塑造了各具特色、性格突出的孩子形象,展示了50年代早期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 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浆》抒情、明快,代代传唱至今。
《铁道游击队》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对火车有了直观的概念,洪大队长对带着孩子的女主人公穷追不舍的镜头,懂得了什么叫志同道合。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旋律现在哼起依然那样清晰。
《上甘岭》
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插曲《我的祖国》深情温婉的女声和气势磅礴的合唱交替进行,营造出无以伦比的感染力。
《柳堡的故事》
一首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在严酷的战争生活中展现青年纯洁真挚的爱情故事。军事题材影片直接描写爱情,这在新中国的银幕上还是第一次。影片令人信服地阐明了革命的人民性,反映了人 民 军 队与人民的血肉关系,表现了只有人民解放才有个人真正幸福的深刻内涵。插曲《九九艳阳天》旋律活泼,娓娓动听,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和民歌情趣。
《永不消逝的电波》
用十分朴素的笔触,着力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形象。“金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李侠的信念,也是影片所要告诉我们的主旨。片尾印象深刻:在李侠从容而坚毅的脸部近景画面上,随着滴滴达达的发报声,出现一圈圈无线电波,同时出现“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个大字。这一写意性的镜头构思既独到新颖,又和影片的内容十分贴切,令人回味不已。插曲《延安颂》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激情。
《青春之歌》
同小说一样,整个影片像一首优美而又激昂的长诗,在这儿,雄浑与细腻,叙事与写意,战斗与抒情,严酷与乐观融合得极其和谐。真实地反映了1931年到1935年国破家亡的黑暗历史,也反映了“12?9”前后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革命永远是历史的火车头,《青春之歌》所反映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和高昂的革命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义无反顾地为理想而献身。 插曲《五月的鲜花 》是一首三、四十年代的广为传唱的歌曲,悲壮的旋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一部烩炙人口的农村题材影片。影片将农村沸腾的生活,与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相结合,真切、充分地展示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而且影片采用民间乐曲和地方风味的旋律来烘托情绪、气氛,语言、风俗也都充满山西独特的地方色彩。郭兰英为影片配唱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更是脍炙人口,在群众广为流行。
《刘三姐》
当时国产音乐片鼎力之作,创造了一个景美、歌美、人美的完美境界。这部佳作在当时无法超越具体时代的正统思想局限,因此造成作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不够协调,影响了人物的丰满。但由于影片的故事太美、景色太美、人也太美,故而使观众忘记了影片的这一点微瑕,而溶化于那美人、美景、美乐之中。
唱段一《多谢了》
唱段二《心想唱歌就唱歌》
唱段三《 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段四《世上哪有树缠藤》
唱段五《刘三姐》
《冰山上的来客》
声、画元素与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