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的西洋乐宴_近代西方小提琴家的天津之旅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小提琴家——克莱斯勒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几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曾先后来到天津献艺。尽管这些演出多在租界的音乐厅场中进行,一般的平民百姓难得听赏,却也为天津近代乐史平添了几段佳话。
1923年5月,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应天津帝国剧场巴列氏(Bary)之邀,在天津举办了两场独奏音乐会。克氏为美籍奥地利人,是20世纪初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来华之前已是扬名欧美。他不仅革新了小提琴演奏技法,也缔造了兼有“维也纳的温暖动人和法兰西的贵族风度”的“克莱斯勒”风格。作为作曲家,他写的《美丽的罗丝玛琳》等众多作品也堪称精品。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克氏在天津的演奏会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记载,好在随后他从天津转站北京后的演出记述评论颇多,其演奏曲目,如贝多芬《克罗采尔奏鸣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克氏自己创作的《维也纳随想曲》,特别是那首运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写就的《中国花鼓》等,想必也会是天津演奏会的选用曲目吧。不难想象,克莱斯勒的演奏不仅为天津带来了西洋音乐的精彩诠释,也让天津的爱乐者有幸一睹世界级演奏大师的风采。
波兰裔美国小提琴家戈尔德伯格(Szgmon Goldberg)曾于1936年5月3日和5日晚,在天津英租界的利顺德饭店内举行过两场独奏音乐会。由其夫人、匈牙利裔美国钢琴家莉莉·克劳丝(Lili Kraus)伴奏。在此之前,戈氏已担任柏林交响乐团首席达5年之久。作为顶级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什的高足,戈氏不仅长于独奏,也善于重奏和乐队演奏。他与克劳丝的“夫奏妇随”,在此之前就已享誉欧洲及远东。这次戈尔德伯格的天津独奏会以演奏贝多芬作品为主,他与夫人天衣无缝的默契配合,给津门听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美籍匈牙利小提琴家约·西盖蒂(Joseph Szigetti)曾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天津举行过独奏会。西盖蒂的演奏精雕细刻,风格严谨,以精于阐释西欧古典音乐和热心宣扬西方现代音乐而闻名。当时侨居天津的一位地毯商,同时也私人教授小提琴的波兰人诺斯考斯基和许多听众一起欣赏了那次演出,他曾对自己的学生,后来成为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的张国华讲过这样一个细节:在西盖蒂音乐会中场休息的时候,诺斯考斯基到后台探望,西盖蒂对他说自己很“紧张”,因为如果在这里出错,全世界都会知道。这则信息不仅说明西盖蒂的闻名于世和严谨态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作为一座文化都市在当时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1931年11月,一位足以和克莱斯勒比肩的小提琴大师亚莎·海菲兹( Jescha Heiftz)来到了天津。俄裔美籍的海菲兹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善于把炽热的情感与深邃的智慧融为一体。其演奏的精确和完美常令同行自愧不如。一向文笔犀利、辛辣的大文豪萧伯纳在给海菲兹的“一封公开信”中就说过这样的话:“海菲兹先生,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以表明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当月的14日和17日,从欧洲远道而来的海菲兹,在英租界的峡蝶影院“Gaiety”(今大光明影院),举行了两场独奏音乐会。可能是因为演出只在有限的观众范围内进行,又时逢“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局势趋紧,所以天津各报当时未作报道和渲染,甚至后来在著名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的“海菲兹”词条中,也没有提及这次演出。不过,海菲兹的莅临还是被有心人通过另外的方式“记录在案”。当时的“天津音乐学会”在其自办刊物《魔笛》之中,就不仅报道了此事,还刊载出这两场演出的节目单。透过两份节目单人们不难看出,当时正处于演奏巅峰状态的海菲兹绝非草草应付,而是有备而来。1931年11月14日的演奏曲目包括:意大利作曲家维塔利的《恰空》;西班牙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乐》;德国作曲家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由洪梅尔·海菲兹改编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回旋曲》;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霍塔》;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茨岗》。3天后的11月17日,海菲兹再次出现在“峡蝶”的舞台上,演奏的却几乎是一套全新的曲目: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c小调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俄罗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