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专题_聆听中华民谣
2012-4-12、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中华民谣
“朝花夕拾杯中酒,山外青山楼外楼,人生能有几回合?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
亲切平易,轻盈飘渺,深沉淳朴,回肠汤气!一首好歌像一首诗,如一幅画,更是一篇发自内心的咏叹。 艺术贵在神韵,音乐重在感受,能够用音符打动人的心,让纷扬的思绪与人性化了的旋律相融合,赋予曲调一种生命的活力。与现实景物相连,与思想感情相通,便是音乐佳作的妙旨所在。 音乐本身就是大自然的精华,音乐作品也应多去歌咏人间的真善美,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世界更美好。中华民族的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卓文君因琴声与司马相如灵犀相通,俞伯牙摔琴感念锺子期千古知音。 如今,贯穿了悠久神秘的历史时空,蕴含著新时代的节奏气息,《中华民谣》以独特的方式唱出了这个古老民族的心声。 然而,容纳著五千年的沧桑,荡涤著历史巨浪的尘埃,这首广为传唱的民谣,为何不像许多爱国作品那样,为曾经屈辱的一段历史呐喊疾呼,或因今天的和平与发展而对未来立下慷慨激昂的誓言,只像一位走过风霜的历史老人,安详和缓地娓娓道来,令人倍感可亲可敬? 中华民族经受了历史的风风雨雨,饱含著一代代人民的血泪,蹒跚地走过冬日,走向春潮涌荡的明朝,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却又那样的充满自信、勇往直前。 中国人民曾在无边的黑夜中痛苦呻吟过,拼命挣扎过,却从不甘受屈辱,从不低头认输,依然用勤劳的双手,铸就了历史的文明,开创了未来的解放。 中国文化本来就有一种乐天的东西存在,即使在苦难中仍唱著快乐的歌,这是一种生的智慧,一种内在的力量,它渴望灵魂的安抚与解脱。但它不是超凡的,而是入世的,它用历史的最强音召唤人们:今天的奋斗是为了迎接明天的希望! 古老的民族被唤醒了,它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走过漫长时空的历史老人,见闻越广便感受越深,阅历越多便经验越博,而情感越浓便越不会轻易流露。经历风雨方能泰然处之,才见得大气魄。因而无需呐喊疾呼,也不必慷慨激昂,表面上轻盈潇洒,骨子裏却是深沉睿智。 这悠扬轻松的曲调并非因为单纯与满足,正是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人们才越发珍惜生活的康宁,才愈加颂唱生命的美好,才会用挚诚的灵魂,期待久违的幸福。成熟之後的神圣与纯洁最难得,痛苦之後的欢乐与笑容最可贵。熟悉的诗句,平和的曲调,幽幽诉说著中华民族千年的风韵。仿佛间神思随著《中华民谣》登上黄鹤楼,置身浩渺烟波,远望长江之水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