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王昆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王昆,歌唱家,生于1925年,祖籍河北唐县。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是新中国第一位在新歌剧《白毛女》中饰主角喜儿,并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演员。建国后任中央实验歌剧院演员,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东方歌舞团艺委会主任、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全国妇联第四届执委。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她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唱法规律,在民间唱法基础上,吸收西洋发声的长处,发展了自己音色明朗,感情质朴,处理细腻的演唱风格,成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代表曲目有《南泥湾》、《翻身道情》、《秋收》、《农友歌》及歌剧《白毛女》等。2005年9月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1939年4月,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所在地河北唐县,当地干部群众就向他们介绍这里有位12岁的妇女干部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小歌手”。周巍峙决定听听这个“小歌手”的歌声。那一天,王昆走到台上,亮开歌喉唱了一曲她的“保留曲目”——《松花江上》,在雷动般的掌声中,周巍峙也喜欢上了这棵好苗子,当即吸收王昆进入西北战地服务团。

    后来,周巍峙调入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戏剧音乐系任助理员兼鲁艺文工团副团长。王昆则则进入鲁艺学习,后又成为鲁艺文工团成员,这年王昆19岁,瘦骨伶仃,梳着两个丫丫辫,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娃子,当时延安的秧歌扭得正火,延安的民歌也唱得正火,王昆很快就被西北高原高亢的民间歌曲吸引住了,她跟着民间艺人唱秦腔、唱眉户戏,唱信天游,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于是,桥儿沟的山坡坡上、莜麦地里、小河滩头便不时响起了她那银铃一般的歌声。

    王昆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是饰演新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由于原先饰演喜儿的演员有了身孕而不能承担工作。于是周巍峙和许多专家力推王昆。

    在紧张的排练中,周巍峙不断给王昆以艺术指导。《白毛女》作为献礼节目在中共七大上推出,公演那一天,毛泽东、朱德、党中央的领导,参加七大的代表以及各个解放区的首长几乎全来了。那天,王昆和大家的演出非常成功。当大幕落下后,王昆和同志们扒开幕缝看中央首长和代表们的反应。她看到,场上观众反应很热烈,好多人哭了,她甚至看见毛主席也用手绢擦眼泪。 周巍峙与王昆的爱情,在革命文艺工作中萌发和升华,饰演“喜儿”成功后,王昆心中暗暗喜欢上了既是领导又是老师的周巍峙。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当红“明星”,王昆引来很多的求爱者,可她却坚定不移地把绣球抛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周巍峙。但他俩的相爱并不顺利,那时王昆还不是党员,当时党内有一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以和非党员群众结婚。然而,纯贞的爱紧系着两个人的心。周巍峙更加用心在政治上帮助王昆。1943年,王昆双喜临门,加入了共产党,同时与周巍峙结为伉俪。

    新中国成立后,这对革命伉俪迎来了政治和艺术生命中的高峰。周巍峙建国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连续两届中国文联主席,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对于从年轻时起就受共产主义教育和熏陶的周巍峙而言,个人的爱好从来是服从革命需要,因而他钟爱的音乐渐渐成了“业余”爱好。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他还是创作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脍灸人口的歌曲,并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主持了《刘胡兰》以及《槐荫记》和《草原之歌》等不同风格的新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在建国15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周巍峙担任组织指挥小组的总指挥,负责创作工作。周巍峙不辱使命,仅用两天就拿出了大歌舞第一稿提纲,“东方红”这个晚会名称就是周巍峙起的。当指挥小组研究到《农友歌》的主唱人选时,周巍峙率先表态,“选角儿第一条要依赖实力”。王昆的当选是经过指挥部集体研究决定的,她的演唱也大受好评。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彩排,“总导演”周恩来总理看后对周巍峙开玩笑说“你编曲来她唱歌,真是红色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