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韦伯1786年11月18日韦伯生于德国奥伊廷城。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也是一个城镇乐队和旅行剧团的领班。母亲曾是一位歌唱演员。韦伯自幼受环境的薰陶,对他后来走上歌剧创作道路有一定影响。1798年,韦伯曾在海顿之弟门下学习理论作曲,到1800年他14岁时,已写了不少作品。他还写了他最早的几部歌剧:《森林少女》(1800)《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1802)等。这些歌剧在风格上接近歌唱剧,虽不成熟,但已看出他歌剧创作的一些特征。1803年在维也纳从师福格勒学习作曲。福格勒对民歌的爱好启发了韦伯对民间音乐的兴趣。1804年经福格勒帮助,韦伯谋得在布雷斯劳的歌剧指挥职位,后因在上演剧目、乐队组织以及指挥方面的改革想法不被理解,被迫辞职。
1807年他在斯图加特任该地符腾堡公爵路德维希的秘书,除进行创作和给公爵的孩子们上课外,主要是管理账目等事务工作,直到1810年才又重新全部投入音乐活动。这时期他写了他仅有的两部交响曲(1807)和歌剧《西尔瓦纳》(1810)。1820年以前他在欧洲许多国家旅行演奏和指挥演出。1813~1816年曾领导布拉格歌剧院工作,并再一次在上演剧目和指挥中贯彻他改革的设想,但仍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韦伯作为钢琴演奏家,和当时活跃在舞台上的胡梅尔、莫谢勒斯、卡尔克布雷纳以及车尔尼等大师齐名,他的演奏风格亲切而富于技巧。由于他有一双大手的优越条件,可以毫无困难的弹奏十度内的四部和声,他在小协奏曲等作品中那些惊人的大跳和八度滑奏等,就是为适应他演奏技巧而写的。他还曾轻松自如的把他的原《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在#C大调上演奏,受到同辈音乐家们的赞扬。20年代前后正是德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年代,蒙受屈辱的梯尔齐特和约和拿破伦的侵略战争等,都曾激起广大德国人民的爱国情感。韦伯就曾为爱国诗人克尔纳的诗集《琴与剑》中的诗篇谱曲。1815年他还写了康塔塔《斗争与胜利》等,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1817年由布雷斯劳迁到德累斯顿,同年和歌唱家卡罗琳·勃兰特结婚。在德累斯顿的10年是韦伯最后的时期,也是他创作的成熟时期。著名的钢琴曲《邀舞》(1819)和《钢琴小协奏曲》(1821)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
他创作的高峰是1821年完成的著名歌剧《魔弹射手》(一译《自自射手》),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魔弹射手》的出现,使韦伯获得了巨大声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1823年他又写了歌剧《欧丽安特》,1826年应英国科文特加登歌剧院的邀请,写了他最后的一部歌剧《奥伯龙》。但是这两部歌剧都没有达到《魔弹射手》的水平。自于《欧丽安特》的演出遭受冷遇和长期劳累,1826年6月5日在伦敦病逝。
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音乐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积极工作,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他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浪漫主义气质,那种富于幻想性的特色,那种追求民族和民间情趣,以及作品中带有戏剧情节的构思和注重色彩变化的手法,都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他的创作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进行的。特别是在歌剧舞台为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所统治的情况下,韦伯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民族歌剧,不论从题材上和风格手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早期创作的歌剧作品,已可看到一种和他的先辈们不同的浪漫主义倾向。他的《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和《西尔瓦纳》,不论是用管弦乐巧妙地描绘森林阳光和风暴,或是剧情中骑士的爱情传奇以及命运的巧合等,都孕育了《魔弹射手》和《欧丽安特》等歌剧的风格特征。在他的10部歌剧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魔弹射手》。这部作品以从未有过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民族风格,为歌剧创作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使韦伯在音乐史中占有一个重要地位。这部歌剧取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剧中主人公马克斯为追求爱情和幸福,动摇在善和恶之间;为达到目的,终于屈从卡斯帕尔的诱惑与魔鬼定约,到狼谷去炼制魔弹,在比赛的关键时到,由于隐士的相助,魔弹没有射中美丽善良的阿加特,而阴险的卡斯帕尔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最后在隐士的调停下,马克斯得到奥托卡尔公爵的宽恕。歌剧表达了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这一主题思想,在当时黑暗而令人窒息的封建复辟时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