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祖善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卞祖善,1936年生于江苏镇江。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第四、第五届理事。现任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四十余年来,他指挥演出了《吉赛尔》、《天鹅湖》、《泪泉》、《希尔薇娅》、《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红色娘子军》、《鱼美人》、《祝福》、《林黛玉》、《杨贵妃》等中外芭蕾舞剧;先后在我国首演了米雅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格拉祖诺夫的《第五交响曲》、海因里希?史韦沙的《历史交响乐组曲》和《东西方交响乐》;他还是1987、 1989、1991“北京交响乐之春”音乐会的指挥者之一,是1993年11月广州“名人名曲荟萃音乐会”的十名指挥者之一,是1995年9月8日“上海交响音乐周”开幕式音乐会的京沪九名指挥者之一;是2005年5月27日中国爱乐乐团成立5周年庆典音乐会的八名指挥者之一。他先后应邀指挥原中央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成都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陕西省乐团、兰州交响乐团、福建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江苏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山西交响乐团、山东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黑龙江交响乐团和武汉乐团举行交响音乐会,均获得成功。近年来,他先后赴美国、英国、苏联、菲律宾、瑞士和越南等国家指挥当地的乐团演出,并先后多次赴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演出,他的指挥受到各地热烈的赞扬和高度评价。
多年来,卞祖善一直手执指挥棒耀眼于舞台。近年来,他积累多年的音乐学养也如雪山融化般倾泻出来,他的声音经常出现在校园里,讲堂上,为追随音乐的人传道授业解惑。更令人由衷钦佩的是他已经以乐评人的身份,在12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央电视台的转播现场,担任转播嘉宾、顾问,为观众点评演出,舞台上乐队、指挥、曲目的一切,从他脑海里简单搜索便开始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广大观众,令观众在欣赏到动听音乐的同时,也享受到一场艺术的盛宴。
卞祖善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歌舞升平,对大多数上层社会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种体面的社交和休闲的享受;而她作为全世界和平、友谊与艺术的音乐盛会,要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享受的精神财富,还得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文字虽说饱含“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但“歌舞升平”之说则难免有所偏颇。后来卞祖善从一位记者对维也纳施特劳斯协会主席迈勒博士采访中,真正了解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起因及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1938年3月12日,德国法西斯侵犯并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不复存在,反动当局甚至不允许人们再提及“奥地利”。迈勒博士回忆道:“虽然当时奥地利不存在了,但是奥地利音乐仍然存在着。”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在这严峻的日子里,维也纳爱乐乐团决定举行一场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音乐会,借以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表明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这就是由奥地利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于1939年12月31日晚,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的首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因此这场音乐会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自身,而成为奥地利民族精神和奥地利文化传统的一次生动而有力的体现。时至今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和世界最知名的音乐会。
1989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卡洛斯·克莱伯在正式指挥《蓝色多瑙河》之前,向现场听众并通过电视向全世界致意:“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从此,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又成了向全人类祝福的音乐会。卞祖善感慨:“当我们回顾人类当年面临的浩劫,直至拥有今日的‘美好、欢乐与和平’时,怎不令人为之感慨和赞叹呢!”
卞祖善还强调说,中国观众对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其实,音乐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