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斯卡拉蒂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意大利作曲家。1660年5月2日生于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出身音乐世家。1672年来到罗马。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演出成功。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并聘他担任女皇私人剧院的指挥。

    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歌剧《真诚的爱情》(1680)和《庞贝大将》(1683)。1684—1702年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创作了40多部歌剧,最著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和《十人团的垮台》(1697)。1703—1708年在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任乐长,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1707)等。1709—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圣渥诺弗列奥音乐学院院长,此后不断往来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两地。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1715)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1718)。

   斯卡拉蒂是那不勒斯乐派歌剧的创始人,共写了115部歌剧、约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剧、弥撒曲、经文歌等,总计不下千余首。斯卡拉蒂的歌剧大都取材于生活喜剧与历史传说。他强调歌剧是用音乐表现的戏剧,反对威尼斯歌剧中那种浮华肤浅,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抒情作用,声乐占绝对优势。他发展并固定了歌剧序曲、反始咏叹调、配伴奏的朗诵调等形式。他对半音音阶、和声、旋律、节奏的处理,乐队的编制,声乐的花腔等因素的运用,使他的歌剧具有鲜明的巴罗克风格。

    斯卡拉蒂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16岁开始创作歌剧。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以单一的演奏技巧为中心构成,有的采用巴洛克式的二部曲式(AB),有的与巴赫的创意曲写法相同。斯卡拉蒂生前出版时称之为“练习曲”。这些作品反映了西班牙宫廷和民间的生活面貌,并融进了意大利的精神,丰富了音乐的风格,同时发展了键盘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斯卡拉蒂的名字或许远不如巴赫、维瓦尔蒂、亨德尔等人响亮,但在钢琴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却能占有不轻的份量。这是因为斯卡拉蒂的奏鸣曲虽然大多也以练习曲为目的,但比起后来以纯技术示人的车尔尼则可听性要高得多。因此今天的学琴者几乎都弹过车尔尼,而音乐会上却让斯卡拉蒂抢尽风头。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如一把撒在阳光下的珍珠烁烁生辉、色彩斑斓。在曲式上有的似巴赫的创意曲、有的像赋格,其中有几首还是包含了两个主题的古典奏鸣曲式。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看,说他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斯卡拉蒂的贡献:

    (1)他是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

  (2)首创了返始咏叹调,干念式宣叙调和带伴奏的宣叙调,充分发挥了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表现力,赋予美声唱法广阔的施展空间。

  (3) 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4) 创用了巴罗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


《天使小夜曲》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