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吉列尔斯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1916年出生于敖德萨的艾米尔?吉列尔斯是早慧型的钢琴家,他9岁开始登台,13岁首次举行个人独奏会时已能娴熟地弹出包括贝多芬的第8奏鸣曲、肖邦、李斯特的练习曲和斯卡拉蒂、门德尔松等曲目。1935年在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后转到莫斯科音乐学院随涅高兹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先后夺得了1936年维也纳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和193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首届伊莉莎白女王大赛的冠军。这算是吉列尔斯在西方世界崭露头角,也得到鲁宾斯坦等高度评价。载誉归来后,吉列尔斯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并录制了他的第一批唱片,其时他年仅20出头。最近DG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套小双张的《吉列尔斯早期录音》专辑(唱片编号:477 6370)就收录有多首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录音,曲目包括舒曼、门德尔松、拉莫、普罗科非耶夫的小品、李斯特的练习曲、匈牙利狂想曲及斯卡拉蒂、贝多芬和梅特涅的奏鸣曲等,风华正茂的演奏家在音乐里充分地展现了他青春的热力和超凡的技艺。这些录音虽然音效难尽人意,但却弥足珍贵。苏联唱片工业建立于“二战”之后,战前虽也曾为少数音乐家录音,但数量少之又少,吉列尔斯却在其中之一,其在苏联乐坛上少年老成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了。

  毕竟,冷战的对峙和自由的交流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吉列尔斯真正能在国际乐坛上引起瞩目已是40出头人到中年的时候了。1955年他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和莱纳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引起巨大轰动,不久他们就在RCA出了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演奏中吉列尔斯钢铁般的触键和莱纳辉煌的协奏交相辉映,汇集出一股堂皇富丽的澎湃音流,超凡的技巧和成熟的音乐修养都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展现。后来吉列尔斯虽然在EMI和CBS都再次录过同样的曲目,但在乐曲意境、技巧体现、乐队默契以及录音效果方面都以此次为佳。这一时期的精彩录音还有他和路德维希(Leopold Ludwig)指挥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路德维希是位奥地利指挥,对音乐的处理工整严谨,吉列尔斯在这里一反他在演奏俄罗斯作品时那种激昂奔放的手法,稳健的速度、遒劲的触键、绵密的结构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贝多芬音乐中的雄浑崇高铺排得丝丝入扣。

  吉列尔斯的演奏曲目虽不如他的同胞李赫特那么广泛,也决不拘泥于单一民族或作曲家作品,除了俄罗斯作品,德奥音乐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舒曼等都得到极高的评价。70年代初与约胡姆指挥柏林爱乐的勃拉姆斯两首钢琴协奏曲就被许多乐迷奉为必听录音,吉列尔斯刚柔并举,激越处嘈嘈如急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低吟处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似泣如诉、欲抑还扬的琴声将听众带进了作曲家复杂的内心世界。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技巧较为简单,不少只学过几年琴的人都能轻松弹出来。但有的钢琴大师却说要弹好莫扎特比弹李斯特那些高难度的炫技乐曲还难,因为要弹出莫扎特音乐里的独特韵味更考验演奏家的音乐修养和人生阅历。和勃兰特尔、内田光子等最受乐评人推崇的莫扎特权威相比吉列尔斯的莫扎特显得颇为另类,因此评价也最为分歧。吉列尔斯的一生录制莫扎特作品的唱片不多,最近DG出版的一套小双张《吉列尔斯的莫扎特录音》,仅收录到K.281、K.310两首奏鸣曲及K.397幻想曲、K398《两首歌剧主题变奏曲》(唱片编号:DG 477 6373),第27钢琴协奏曲和K.365双钢琴协奏曲。台湾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系主任及艺术研究所副教授樊慰慈在《飞越高加索的琴韵》一书里就认为吉列尔斯的莫扎特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的莫扎特,一颗颗清晰的琴音随风扫过,却起不了多少涟漪。并引用霍罗维兹的话来说“太慢,简直糟透了”。而另一位台湾音乐学者、文化大学音乐系主任彭圣锦则在他的《钢琴演奏与风格》里赞誉为“扣人心弦的莫扎特”,说“虽然录音稍显尖锐,但音色很美。他(吉列尔斯)做了充实而完美的诠释,好像把作此曲时18岁的莫扎特弹到钢琴里面一般,我听过不少的莫扎特,从没有这种感觉。”音乐欣赏是一种声音的审美,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下呈现出不同的侧面,让人横看成岭侧望成峰,古典音乐也因此让人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吉列尔斯钢琴演奏的最高成就体现在贝多芬的作品上,特别是他晚年在DG录制的那套未完成的奏鸣曲全集,堪称他的代表作。这套唱片从1972年开始录音

[1] [2] 下一页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