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谱控

马尔塔·阿格里齐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马尔塔·阿格里齐(MarthaArgerich,1941-),深孚众望的阿根廷女钢琴家。曾从多位名师学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日内瓦钢琴比赛会上获奖,1965年在第七届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声誉日高。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热情奔放,以速度见长,拥有很多男钢琴家都难以企及的速度以及技巧,弹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都十分出色。

  阿格里奇是当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好像是一切信手捏来!听到她演奏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技术辉煌,她让乐曲变的那么简简单单!不愧是她的保留曲目。这几年,除了上述的室内乐和双钢琴之外,倒是很少见她新的独奏曲目。

    1957年,年轻漂亮的女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奇在几周之内,连续夺得了意大利和瑞士两个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引起轰动,当时阿格里奇只有16岁。从此之后,阿格里奇凭借她精湛卓绝的演奏逐渐成为名满世界的著名钢琴家,而阿格里奇独特的学琴经历,以及略显古怪的个性,更使得她具有了某种传奇色彩。

    多年来,阿格里奇凭借她超凡的音乐天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世界瞩目的钢琴家,同时她的我行我素的个性,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据说阿格里奇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上台演出前一定要用随身携带的镊子,拔掉前额上几根多余的头发才能找到感觉。有一次,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阿格里奇找来找去也找不到镊子,结果她一气之下就取消了迫在眉睫的音乐会。

  阿格里奇临时取消演出的做法是出了名的,而她取消演出的原因也花样繁多,要不就是找不到镊子,要不就是想看一下取消演出的后果,要不就是怯场。还有一种情况她也会取消演出,就是找不到灵感。在阿格里奇心里,她希望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完美的,甚至一首演奏过多次的曲子,她也不希望重复,而是要演绎出新的内涵。



  阿格里奇生于阿根廷,14岁到欧洲接受正统的音乐教育,她的演奏独具个人魅力,又具有传统的风范。据说,阿格里奇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她自己也说她的老家很可能就在克罗地亚,她的祖上很可能是条顿民族。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当阿格里奇在演奏德奥作家激情热烈的作品时,也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中的情感,而不会显得有丝毫的隔膜。

    阿格里奇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而她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快”。阿格里奇不仅读谱快,视奏快,而且她手指的弹奏速度也非常快。比如阿格里奇在演奏李斯特的奏鸣曲时,左手的八个八度,她用不到一秒钟就弹奏完毕。据说阿格里奇的速度要比老牌的钢琴快手霍洛维茨还要快上一筹。虽然阿格里奇的钢琴独奏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阿格里奇很少举办独奏会,而是把重心转向了重奏曲上。

  在阿格里奇的演奏生涯中,曾经有很多的前辈钢琴大师对她进行过指点和帮助,而近几年,阿格里奇也试图通过创立“阿格里奇钢琴奖”等方式,来帮助年轻的演奏家。曾有人问阿格里奇,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钢琴家,什么是最重要的?阿格里奇回答说,首先要热爱音乐,要感觉到和音乐在一起时的幸福,其次要有相当的技巧,因为声音是音乐里最本质的东西,而有些声音想要发出来就需要技巧。同时,要想成功,你还要做到与众不同。

  许多钢琴家在年轻时总是激情四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内省,但是阿格里奇不是这样,从她近几年录制的肖邦、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人们听到的是比以前更为狂放和具有气势的音响。虽然已经年过六旬,阿格里奇热烈的的个性似乎一直都没有改变,而她的琴声也一如她的人一样继续保持着通透率真的魅力。


  • 音乐名家
  • 本类人气排行:
    蒋英
    年轻时代的蒋英蒋英与钱学森夫妇蒋英近

    李彦歌
    箜篌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流传至今已

    王洁实、谢丽丝
       

    翟希贤
       

    刘淑芳
      会谈能唱的刘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