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多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阿巴多出生于意大利的歌剧之乡米兰,有着“世界歌剧的麦加”之称的斯卡拉歌剧院便坐落于此。阿巴多家族更是音乐世家,其父乃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其母则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其兄曾担任过米兰音乐学院院长,是一位颇有所成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6岁的阿巴多进入威尔第音乐学院接受系统的专业音乐教育,师从老指挥家沃图,更有幸成为著名指挥大师朱利尼的学生。从威尔第音乐学院毕业以后,阿巴多来到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并在既是同学、又是好友的祖宾·梅塔的引荐下,拜斯瓦罗夫斯基为师学习指挥。由于斯瓦罗夫斯基有着许多独特而实用的教育方法,阿巴多在跟他学习的几年里,学到了扎实的指挥技巧和非常有意义的经验。
1965年,阿巴多的机会来了。指挥帝王卡拉扬听了他在柏林的指挥后,邀请他在当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客串一把,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凭借其杰出表现,阿巴多开始在欧美乐坛崭露头角,并荣获当年的菲利浦奖。翌年,阿巴多又在爱丁堡音乐节指挥新爱乐乐团演出马勒第六交响曲,同样获得极大成功。此后,世界各大乐团的指挥邀约便接踵而至。
1968年,阿巴多第一次接任世界级乐团的重要职位,他被家乡的斯卡拉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他不仅扩充了剧院的演出剧目,将一系列现代歌剧纳入到剧院的节目单中,同时还经常率领剧院走入基层演出,并为广大的工人和其他群众观看歌剧提供方便。此举不仅一洗歌剧作为贵族享受的陈词滥调,树立了斯卡拉剧院新的形象,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扩充了自己的听众队伍。而阿巴多圆融的领导风格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体现。斯卡拉歌剧院在阿巴多的领导下,更像是一个同仁剧院,大家合作十分舒心,沟通极为顺畅,这也是阿巴多在此顺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1971年,38岁的阿巴多被维也纳爱乐乐团聘为首席指挥,这个职位对他来说的确是充满荣耀感的,因为维也纳爱乐是一个具有深厚修养和伟大传统的老牌乐团,它的历任指挥无一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大师。阿巴多上任以后,立刻便给该团带来了一种新的气息,而其中最令世人所震惊的,就是他于上任后的第二年率领该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访问。那一年我国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而阿巴多却作为当时第二个访问我国的西方音乐使者,率领该团举行了成功的音乐会,并为此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79年,着名的伦敦交响乐团经过民主投票,一致选举聘任阿巴多为该团的新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以接替离任而去的另一位指挥大师普列文的位置。阿巴多接到聘书后欣然上任,之后数年,他与这个一流的交响乐团一起举办了无数期成功的音乐会,灌录了大量优秀唱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