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富
2012-4-13、歌谱控、人气:(载入中...)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是部队的综合性文艺团体,下设歌舞团、歌剧团和曲艺队等艺术部门。全团演职员500多人,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张振富作为一名新队员,论资排辈总是在人家后面,只有哪位演员有病或有事上不了台,才能轮到他临时顶替个小角色。每次演出,扛戏箱、运道具、搬布景、布置舞台、打灯光、跑龙套,一会儿扮群众,一会儿演匪兵,跑前跑后串场,还负责拉幕,累得满头大汗,但他无论干什么都毫无怨言,毫不惜力,一丝不苟,哪样都做到恰到好处。导演对团长说:“让他干什么都能干好,是块好材料”。
张振富是个不服输的男子汉,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子。为了提高演唱水平,每出一首新歌,他就立即买来歌曲集,暗自练习。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同时拜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王家祥、声乐教授喻宜为师,全身心钻研演唱技术,提高了表演水平。在《夺印》、《探亲》、《大龙和小龙》等剧目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他演唱的独唱歌曲《雄伟的天安门》、《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我心中闪亮着一双眼睛》、《沙漠之歌》等,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给广大听众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中国当代出类拔萃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长期的艺术表演,为张振富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功底。在多年的探索中,他汲取了中国戏曲艺术精华,博采民族、美声和通俗唱法各家之长,逐步形成自己音域宽广醇厚、音质纯净清晰、音色甜美圆润、感情炽烈纯朴、表演潇洒自然的艺术风格。1966年,为纪念毛主席73岁寿辰,战友文工团着手编排大型歌舞《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决定调张振富和歌舞团的耿莲凤表演男女生二重唱,创作班子专门为他们谱写了重唱歌曲《毛主席,我们永远忠于您》。张振富、耿莲凤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心情,全身心地投入,深情地演唱。由于声音和谐、形象出众,一炮打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随后,创作班子又专门为他们写了不少新歌,结果首演成功,为战友文工团带来了荣誉。
1972年,张振富被调到战友歌舞团。团里决定由他和耿莲凤合作排演二重唱。他的愿望本想成为独唱演员,但组织交给的任务和他认真严谨的态度决定他必须放弃个人愿望,于是把全部青春年华和身心奉献给了二重唱。张振富音色甜美、圆润,耿莲凤声音清脆、洪亮, 他们在声、情、形、味四个方面努力尝试,达到和谐完美的程度,将珠联璧合的演唱艺术推向高峰,为中国男女声二重唱在声音的和谐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和耿莲凤合作20年,所演唱的《祖国一片新面貌》、《毛主席派人来》、《逛新城》等,经久不衰。身穿藏袍,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成为他们的特定形象。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他们的声音传送全国,仅电台录制他们唱的歌曲就有近500首。各类报刊媒体刊登大量的评论文章,称他们是“歌坛并蒂莲”、“唱民族之声,抒民族之情”、“挟气吞山河之气魄,挟行云流水指舒卷,有如琼浆,有如春雨,回荡流淌”、“表演自如流畅,声音和谐统一,是国内最好的一对搭档”港澳同胞称他们是“中国的一对绝唱”。战友歌舞团的“二马一贾二重唱”(马国光、马玉涛、贾士骏、张振富、耿莲凤)风靡全国,为塑造军队文艺团体的艺术形象创造了不朽的功绩,为全国声乐表演艺术的辉煌时期增添了异彩。
张振富介绍自己的表演体会说:“要把自己的情、自己的爱,融入每个字、每个音符,把自己的魂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把自己的向往融入作品的意境。”他在新歌处理笔记中写道:“唱歌不是只唱对歌词、唱对音符,而是要唱出歌曲以外的丰富内涵和作品的深层意境,唱出信心,自己首先激动起来,美起来,帅起来。”
部队对他的评价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政治立场坚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全心全意地为战士服务,无私无怨地为老百姓服务,是他生命的全部内涵;是他对艺术孜孜追求、不懈攀登的动力;是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支柱。他工作一贯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为人正直正派、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心地善良;待人谦虚热情、实实在在、助人为乐;是战友心目中手足情深的好兄弟。在朋友的心目中,他是个诚实可信的人。他将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自己的爱、自己的